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2年3月1
星期二 第2033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美丽乡愁、人文古生”

第3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美丽乡愁、人文古生”

——湾桥镇古生村着力打造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示范建设纪实

2022 年 03 月 01 日 星期二 阅读:31

2020 年 6 月,大理州成功入选 2020 年全国 10 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市)。同年,大理市编制2020 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示范实施方案,作为大理市该项目涉及的 12 个传统村落之一,湾桥镇古生村村落格局和整体风貌保存完整,文物古迹较多,传统民居建筑群布局保存完整,建筑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是研究本地区乡土建筑村落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集中体现了白族农耕文化、白族本主文化、渔业文化交融而产生的多元文化,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统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

古生村有近2000年历史,沿湖而建,从南至北,蜿蜒二里许,村里民居古朴,街巷整洁,溪水环绕,绿树成荫,村中心的大青树有300多年树龄,建于明代的福海寺、凤鸣桥,清代的古戏台、龙王庙等文物古迹至今保存完好,村内古桥、古庙、古树、古戏台,古色古香,到处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一派千年古村的风貌。

2015年以来,古生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市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总体要求,以“美丽乡愁、人文古生”为主题,紧抓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古生和创建民族特色旅游示范村、建设州级美丽乡村的历史机遇,深入挖掘湾桥镇旅游特色优势,着力打造古生民族特色旅游村景点景区品牌影响力,让习近平总书记“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记得住乡愁”的千年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抓规划,明确发展思路,留住“乡愁”之基。秉承“依托古生现有山水文脉,保持古生自然格局,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核心理念,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目标,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高起点修编《古生村省级示范村规划》,现已通过专家审查和村民表决同意。《规划》同步编制了土地使用规划、村庄总体布局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历史文物保护规划等多项规划,实现了“多规合一”。同时,按照创建州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八有”的要求,编制了《大理市湾桥镇古生州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大理古生乡愁小镇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大理古生乡愁小镇建设,力争把古生村建成让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典范。

抓生态,保护绿水青山,留住“乡愁”之本。一是全力截污治污减污。2018年以来,按照全市环湖截污工程闭合运行目标,建设环湖截污工程管网11千米,新建化粪池367个,439户农户实现“四水”全收,全村截污治污闭合运行。二是开展入湖河道治理。设立五级河长制,通过实施阳溪综合治理,完成河道核心区106亩土地流转,治理入湖沟渠3.2千米,入湖水质稳步提升。三是常态化开展“三清洁”活动。2015年以来,开展“三清洁”集中清理活动70余次,清运生活垃圾1800多吨,累计清理河道、沟渠420多千米。四是稳步开展生态修复。紧盯“三线”划定拆迁,古生村涉及“绿线”范围内搬迁腾退的53户农户已全部拆迁完成,拆除建筑面积约6112.5平方米,腾退宗地12.68亩,恢复新建湿地3000平方米,通过6年多的努力,古生村水更干净了、洱海更美了。

抓风貌,传承民族文化,留住“乡愁”之魂。一是规范“新建”。按照“保护古建、引导在建、规范未建、改造老建、打击违建”的工作思路,编制完成村庄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控制新增建筑物的规划布局、建筑风格和建筑高度,实施环村西路及“三线”风貌整治,保持青瓦白墙、斜屋顶、淡墨画的白族民居风格。同时,按照海西农田保护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要求,对所有在建建筑进行全面清理审查和分类处置,严格实行村民建房“三到现场”制度,规范办理相关建房手续,对不符合国土、规划建设的,实行“一票否决”,严禁建盖。二是保护“古建”。制定《古生村保护管理办法》,对村内传统民居进行摸底调查、分类保护,对村内建于明清时代的福海寺、凤鸣桥、龙王庙、水晶宫、古戏台等文物古迹进行重点保护修复,对以李德昌户“乡愁小院”为重点的7户有较厚重历史和民族文化底蕴的白族民居古院落进行挂牌保护,实施民俗古街建设工程,保护历史痕迹和韵味。

抓民生,提升人居环境,留住“乡愁”之根。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分两个年度计划实施“三线入地”管网建设、村心道路提升改造、交通畅通、公益设施建设、村庄绿化美化、旅游接待设施配套建设、村庄靓化7个方面33项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32项。优先实施村落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同步实施电力、电信、排污“三线入地”管网工程。建设完善了村民议事中心、卫生室、文化室、公厕等一批公益设施,提升改造农村道路4千米,新建停车场1个,完成道路绿化3条。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老百姓生活质量稳步提高,为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抓产业,推动转型升级,留住“乡愁”之脉。深入推进古生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引进云南顺丰公司、大禹节水生态公司、云粮集团等龙头企业,植入民族特色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农业生态观光游、现代农庄、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发展生态种植1220亩,大春种植绿色生态水稻,小春种植油菜,形成观光油菜花海。同时,在巩固提升古生大米、烤烟、有机生态蔬菜种植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推动党员“双带”工程,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扶持200多户农户发展生态种植,带动药材、蔬果种植、钢门窗加工等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走上富裕小康之路。

抓治理,和睦乡风民情,留住“乡愁”之源。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支部书记能力建设、强化支委班子作用发挥、强化活动场所功能提升、强化基层服务平台拓展、强化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建立党员责任清单制度、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党员包片联户责任制度、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实施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建立健全“组织为龙头、党员作表率、干群齐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村党组织在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基层组织共建共治共享;发挥广大党员在村民群众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党员在村内事务中带头管理、带头宣传、带头示范、带头监督;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村民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自己监管、自我提升。二是坚持挖掘和保护并重,深入挖掘古生村各种民间神话传说、富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故事和本主故事,保护传承白族节庆、婚庆、宗教祭祀习俗,努力将白族传统节日“放生会”打造成为古生村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组建洞经古乐队、民族文化展演队,开展展演活动,彰显乡愁文化的厚重感,将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作为乡愁记忆,充分融入到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生态保护、培育文明等方方面面,使乡愁文化与乡风文明相得益彰,世代传承。

2015年,古生村被列为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示范村和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2016年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17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全国文明村镇和基层党建与生态保护治理“双推进”示范点;2018年被列为大理州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2019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同年,古生村基层党建与洱海保护“双推进案例”荣获全国“十佳创新案例”;2020年被命名为“中国第三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1年,古生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古生村从眼前的洱海到周边的环境,从日常的生活到家家户户的人心所向,从产业到经济,都发生着巨大变化。“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让这样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正在古生人的共同努力下梦想成真。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