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2年3月1
星期二 第2033期

大理时讯清碧溪 三月的召唤 二十年后的大理 品诗赏词去踏青

第4版:清碧溪 PDF原版PDF下载

品诗赏词去踏青

□ 作者 钱续坤 2022 年 03 月 01 日 星期二 阅读:58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在经历了寒冬的居室生活以后,人们总喜欢相邀到水美草肥的地方,去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松弛一下劳累的筋骨。古人称此举为“踏青”,亦称“探春”“寻春”“春游”等。

踏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在西周,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就已成为礼制,《礼记·月令》载曰:“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至,以迎春东郊。”先秦时,踏青活动始于春分,时人诗云:“二月二日踏青节,群人游赏散四郊。”魏晋时,踏青则定于清明前后,届时男男女女聚于水边,举行“祓除”仪式:沐浴、熏身、除垢祛病。晋代诗人张华对此有所记叙:“阳气清明,膏泽流盈;习习祥风,启滞导生;禽鸟逸豫,桑麻滋荣;纤条披绿,翠华含英。”

到了唐代,踏青颇为盛行。韩鄂《岁华纪丽》就有描述,每至春暖花开之日,四川成都新南门万里桥一带,江滨游园人群云涌,江面数十只画船嬉游,谓之小游江;浣花溪一带江面游船更多,规模更大,谓之大游江。对此,李商隐曾有诗云:“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杜甫《丽人行》中则描述了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杨贵妃在都城踏青的盛况:“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此诗本意旨在揭露抨击杨氏兄妹擅权乱政的腐败行径,但对于中唐时期皇宫贵族们踏青的盛况,描写得栩栩如生。

宋朝时期,踏青之风更盛。王庭珪《二月二日出郊》诗云:“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此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城里人出郊踏青,但是所描绘的优美恬适的郊外风光,全是踏青人看到的美景,且倾注了诗人为之赞美的满腔热情。张先在《木兰花》中也有“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州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诗句,诗中写出了郊野踏青的游人络绎不绝,妇女乘车春游之际采集花草,到了夜色降临还不想返回的情景。这种情形,吴惟信的《苏真堤清明即事》诗也有描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明清时代,踏青已基本成为一种“定制”,主要借清明节扫墓时进行。明代杨基《浣溪沙·上巳》词曰:“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闲来水上踏青阳。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农历三月三日为古上巳节,是时倾城于郊外水边洗濯,祓除不祥。《论语》谓:“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晋时曲水流觞,至唐赐宴曲江,倾都修禊踏青,均是此意。此词所写,正是这一古老风俗沿袭至明代的情况。清代郑板桥的《春词》更为奇崛:“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全文共56句,嵌入了67个“春”字,既自然流畅,又回味无穷,可谓描尽踏青时的美好风光。

此外,踏青时节除了登山临水、游览春光之外,人们还同时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娱乐活动,诸如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拔河等,内容更为丰富。唐代诗人司马曙就写过放风筝时的乐趣:“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飒树迟难度,萦空细渐销。”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清代吴友如的“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现在又到了阳光明媚、莺歌燕舞的美好时节,让我们品诗赏词,愉快地纵情山水、投身自然吧!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