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座山都有一条白云古道。位于安徽省肥西县境内的紫蓬山上就有一条。
紫蓬山离省城合肥只有18公里,自清代便有“庐阳第一名山”之称。紫蓬山怪石嶙峋、层峦叠嶂、古树茂密,尤以麻栎树为多,三步两步,便与一棵百年麻栎树相逢。“世上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紫蓬山也不例外,山上闻名遐迩的西庐寺始建于三国时期,还有建于宋朝的白云寺、五百罗汉雕塑等,佛教文化浓厚,西庐寺更是香火旺盛,引得海内外结缘者前来拜谒。据此,紫蓬山有安徽“小九华”之称。
一直听说紫蓬山腹地有条人迹罕至的古道,约8公里长,为紫蓬山人千年劳作、牧游、蹴踏而成。岁末,晴好的天,约上几个好友前去探访。
在紫蓬山大门口停车,柏油路盘山而绕,走着走着,一条不起眼的荒废小道向山里延伸去。朋友说,这便是古道的起点,已有两米多高的巨石立于道口。踏上小道,心里有些激动,接下来的所见充满了未知与新奇感。三两步,便将柏油路上游客的笑语喧哗丢在身后。小道很窄,有的地段只容一人通过,皆是不规整的石块铺就,在岁月中风化的痕迹非常明显。有的地方只有个大致的路基形状,一年又一年的落叶覆盖在上。小道的一边是山体,石块上绿苔浓厚,地上的石缝里多是伏地的蕨类植物,很冷的天,依旧苍绿着。小道一段裸露在阳光下,一段又隐在林木中,古树蔽日,叶缝中漏下的阳光,落地斑驳,小道在林间如此一进一出,我们感觉头顶上的天也是阴晴不定。
这一路上有多处野茶,和许多灌木丛类的植物伴生,从茶树的造型上看,不规整,植株略高,或已荒了多年。朋友笑说,古道野茶太过寂寞。我却以为,此乃茶之幸,就这样餐风饮露,在自然中由着性子地生生息息,不正是茶树作为植物的更迭延绵吗?
树林茂密,附近的枝头有鸟叽叽喳喳,抬头细瞧,只隐约一个个跳跃的身影,鸟儿们是在欢迎,还是抗议我们的惊扰?
“你们看,九箩冲!”依着当地朋友手指的方向,山涧里有一片略为平整的地块。朋友说,山里人曾在这里开辟九块荒地,无奈土地贫瘠,又远离水塘,一年劳作下来,收成甚少,一块田收不到一箩粮,以“九箩”来取名,可见山里人的艰辛。
古道荒凉,寒山瘦水,却布满了传说与自然遗存在里面。有块大石记载此地为“国师岭”,相传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字伯温)自京都南下,参舒城(临县)投子禅师,路过该岭栖息此地。虽是传说,但这一带属大别山余脉,佛教文化自古盛行,庙宇众多,历朝高官达人来此参拜也不无道理。
最让人惊讶的是,古树苍翠、乱草杂生中,我们居然发现了樊哙墓。没有高大的墓基,不见修葺规整的墓园,连个铭文都没有。只在一块大石上有所标记,石块后,一座被荒草掩映的坟冢,像一个句号,泊着一位两千多年前的风云人物。樊哙,虽位高舞阳侯,但他出身微寒,杀狗为业,后随刘邦打天下,娶吕后之妹为妻,“鸿门宴”中那个忠勇、强悍的武士形象,在民间人人皆知。近年,紫蓬山附近发现刘邦侄子刘信之墓,即合肥第一汉墓:舒王墓。据《紫蓬山志》《合肥县志》记载,樊哙晚年在紫蓬山居住,一是避难,二是修行。樊哙与舒王府刘信交往甚密,死后便葬在这条古道边的皇家墓地旁。
幽古荒径,走走停停,8公里路走下来,不见一个游客。朋友说,相关部门将会有保留地开发这条古道,让前来的游客在古意中感受时光与人文的碰撞。道亦有道,从最初的脚步到今天的遗迹,这条古道承载过战事更迭,见证过时光变幻,从繁华到沉寂,古道早已不语。白云悠悠,古道寂寂,一切,都随了风。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