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0年9月18
星期五 第1685期

大理时讯时政要闻 洱海生态廊道:打造生态安全“绿色长廊” 双廊旅游市场整治暨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开展 我市加强城市卫生网格化管理垃圾实现“时产时清” 图片新闻

第1版:时政要闻 PDF原版PDF下载

洱海生态廊道:打造生态安全“绿色长廊”

2020 年 09 月 18 日 星期五 阅读:47

“洱海清、大理兴”,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大理核心竞争力和魅力所在。近年来,我市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于2019年启动实施洱海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在努力把生态廊道打造成为大理最靓丽名片的同时,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绿色“遗产”。

为进一步加强洱海保护治理,我市积极开展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工作,启动实施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PPP项目(简称洱海生态廊道)。在太和街道阳南溪至大理镇才村码头之间,一道主线总长为129公里绿意盎然的洱海生态廊道正在“孕育”。

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明确了洱海保护水环境治理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依托保护洱海这条主线,我市建立了洱海截污治污五大体系,环湖生态缓冲体系即生态廊道建设是洱海保护体系的最后一道污染物拦截防线,同时也是洱海最重要的一道生态安全屏障。

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PPP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态修复及湿地工程建设、生态搬迁、生态监测廊道、管网完善、带有湿地修复科研功能的试验地建设五大工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总长为156.08公里,主线长为129公里,工程总占地面积898.34公顷,其中生态基底良好部分实施自然恢复,面积为233.02公顷;人为干扰频繁、基底条件相对较差的部分,开展生态修复及湿地工程建设、生态搬迁工程、生态监测廊道工程、管网完善工程及带有湿地修复科研功能的试验地建设等工程,面积为665.32公顷。湿地试验地将建设5个带有湿地修复科研功能的洱海流域生态环境研究试验地、洱海湖泊水生态系统综合研究试验地、洱海入湖河口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试验地、洱海土著水生动物繁育恢复试验场、洱海水生植物苗圃试验地。

生态廊道项目设计过程中遵循“生态优先、生态安全、整体规划、系统治理”设计原则,紧紧围绕“净化入湖污染、提升洱海水质、确保水源安全、改善洱海生态”目标,遵从自然演替规律,采取“人退湖进”,划定环洱海圈层保护系统,构建环洱海生态安全格局。按照生态廊道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工程通过将绿线以内的居民等人为干扰源永久迁出,修复和完善已受损的湖滨缓冲带,恢复自然生态功能;通过入湖口及沟渠湿地建设去除污染物,兼具生态及景观功能,形成环洱海连续污染拦截带,构建生态屏障。同时通过建设生态监测廊道,发挥监测管理作用,打造环湖慢行绿道系统。

洱海生态廊道建成后,能够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和改善洱海水质,构建健康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洱海生物多样性和洱海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据估测,项目可使绿地率达75%以上,湖滨缓冲带修复面积达763公顷,恢复村庄段岸线长度32.4公里,恢复原有房屋侵占的湖区面积17公顷,扩大湖区面积10公顷。

记者 徐建伟 杨振飞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