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无独有偶,人们只知道山西有个五台山,其实在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弥渡县,也有个五台山,悠远的历史,和谐的文化,流淌着红色的血液,可以和山西五台山媲美。
进入二月,春色无限,绿意恰浓,站在瑰丽的春天里,繁花似锦,鸟语花香,感到自然界一片清新,美不胜收。“年年有个二月会,四面八方有人来,赶紧来跳脚啊;年年有个二月会,彝族阿妹等着你,等你来跳脚。” 农历二月十五,我和朋友到了云南省苴力镇五台山,参加正在举行的打歌盛会。来自弥渡及祥云、南华、巍山、南涧等县的彝族同胞,穿上民族盛装,纷至沓来,云集五台山大寺,吹起葫芦笙、弹起土三弦、拍打着羊皮褂,对调子、唱山歌、跳歌、踏歌尽情玩耍。对于五台山彝族来说,最为热闹最为隆重的就是每年的二月十五歌会,每年的二月十五歌会都比过年还要隆重。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吃大块肉,喝大碗酒,迎接远方的宾客,载歌载舞,主宾尽欢。
进入五台山门,我们的车缓缓行走,我和友人下车,热情好客的彝族人给我们敬酒。
女:远方的贵宾四方的朋友。
男:我们不常聚难有相见时。
女: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
男:彝乡多美酒美酒敬宾朋。
合:请喝一杯酒呀!
合:请喝一杯酒哟!
据民国《弥渡县志稿》记载:“自明朝初年,照正法师带领众僧侣来到五台山,徒手建盖五台大寺,随着寺观规模的不断扩大,五台大寺成为辐射弥渡、祥云、南华、巍山及南涧的佛教圣地,已有600多年历史。昔人有诗道:“台数何名五?西山次第成。”弥渡五台山因山势雄奇,层峦叠峰,前看有五台,后数有五台而得名。“山五台,台台献瑞;阁三座,座座标联”,这是五台山的直观写照。五台大寺建于离山顶百米的平凹处,寺后林木茂密葱笼,滴绿含秀;寺前古树苍天,高大挺拔,气派非凡。五台大寺建于明朝初年,是明代照正和尚所建,清代、民国已有几次重修,最后形成“一阁挑两殿”和“两阁夹三殿”的“三阁五殿”格局。占地面积4364.7平方米,建筑面积1831平方米,有观音阁、玉皇阁、弥勒殿、孔子殿、老君殿、北新殿、南新殿等,是弥渡县规模最庞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也是弥渡“三教合一”的重要场所。
1947年,中央滇西地委下派同志到楚雄南华山区收编地方农民武装,并到弥渡县苴力五台、德苴等地宣传革命思想,普华受到先进思潮的影响,在先锋抱元村组建革命武装,并担任大队长,大队成立后,普华带领队伍先后在德苴、寅街等地开展了革命斗争。1949年4月,普华带领的革命武装编入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四大队,驻扎在五台大寺,五台、先锋群众积极为驻训部队提供帮助,不少有志青年还加入革命队伍。
五台山对歌会历史悠久,对歌当天,来赶歌会的彝族妇女们打扮得非常漂亮。她们一路上亮开金嗓,唱起悠扬舒展的彝族过山调,恰似山间百灵鸟。彝族男人们胸前挂一架别致的土三弦,弹响明快爽朗豪放的彝家打歌调。在歌会上对调子、唱山歌、打歌,可以得到吉祥,亦或是平日在家已向神灵许下心愿,为保清吉平安,会期便一定要上五台山对调子。中年人借歌会抒发情怀,表现自己的歌才;青年男女还可以歌为媒,寻找知音伴侣。所唱曲调均为流行于弥渡东南山地区的民歌、山歌小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格律严谨,不能跑调跑韵。
傍晚时分,满山遍野炊烟弥漫,人们用泉水煮香锣锅饭,烹调出一道道丰盛可口的彝家菜。素不相识的来客,也会被邀请共餐话家常,处处洋溢着山野情趣。
夜幕垂降时,四面八方闪烁的火把和电筒光柱像流星似地在林中闯荡。殿阁院里、花枝树丛间、矗岩巨石下、淙淙山泉边,铮铮土三弦,男女青年用歌声交流火一样炽热的情感,用调子赞美蜜一般甘甜的生活,弦歌鼎沸,通宵达旦。
“隔山喊你山答应,隔水喊你水应声。
白天想你打瞌睡,晚上想你睡不着。
活着和你一处在,死了和你一棺装。
哪个九十七岁走,奈何桥上等三年。”
即兴出口的调子,没有修饰,无须做作。边走边唱,民歌、小调随口就来。
在这里,佛家、道家、儒家、彝族文化和红色文化共生共荣。在这里,彝族同胞崇尚“融合”:跳舞、唱歌、喝茶、饮酒,天地相融。 父母和蔼、邻里和睦、家庭和顺、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彝族人传统的道德准则,更是彝族文化的精髓。
“走是走了,舍是舍不得,太阳落山了……走一步望两眼,哪个舍得你”。
离开五台山,车子发动的时候,从空气中飘来了当地彝族的送别调,这些原生态的山歌弥漫的是热闹、是祥和、是安宁,同时让我想到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四大队在此休养生息一个多月的真正原因。如今,五台山建立了红色文化基地,前来旅游的人们既可以感受到“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也可以领略彝族文化的精髓,还可以体验重走长征路的艰辛。
五台山,你是空灵的山,你是上苍留给我们的净土,让我终身难忘。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