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9月23
星期一 第1444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喜洲的严氏宗祠 大理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知识百问百答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喜洲的严氏宗祠

□ 作者 尹祖泽/文 张益秋/图 2019 年 09 月 23 日 星期一 阅读:48

“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祖先,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祠堂’,不单是维系海外乡亲与本土血缘关系,同时也是给乡亲以及所有后代子孙了解祠堂文化,了解当地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载体。祠堂,可以说就是一个民俗博物馆,又可以说是一部家族变迁史。”

了解了祠堂的性质与作用后,我们再来看喜洲的祠堂,谈喜洲的祠堂文化。

在喜洲现存比较完好的祠堂有严氏宗祠、尹氏宗祠、董氏宗祠三处。严氏宗祠建祠时间早(公元1913年) ,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严氏宗祠位于喜洲镇富春里西南,北邻喜洲幼儿园,南靠原镇二中,东面是喜洲镇政府及喜洲税务所,座向是坐东朝西。

笔者入赘喜洲严氏,参加了喜洲严氏宗祠的修复工程,对严氏宗祠的建筑、历史、文化、民俗活动比较了解,将之写出来,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严氏宗祠的大门是重修的。重修的大门采用了设计院白族门楼木结构“三滴水”建筑的图纸。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拆除了变形严重的土坯墙体,用砖砌筑修正了倾斜,保证了大门的端庄稳重。木结构部分依托旧门柱、门框,用来衔接新制出檐架斗的木作部分,使之天衣无缝浑然一体,达到了设计的要求,恢复了严氏宗祠原来的“门脸”。在油漆大门进行去污除尘的打磨中,油漆师在门额板上打磨出了“严氏宗祠”几个字的痕迹。在“文革”初期,严氏宗祠遭到“扫四旧”的破坏,门楼被拆除,宗祠名称被铲平,并涂抹上了石灰。半个多世纪以后,“严氏宗祠”几个字重见天日,彰显了新时代政通人和的新气象。有趣的是,严氏宗祠的“氏”字出头,笔者经过一番思考,得出这样的认识:“氏”字出头不是严氏先辈的笔误,是有意而为之,即严氏祖先希望严氏后裔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做爱国爱家,忠孝双全之人,这是严氏先祖对子孙寄予的厚望。

现在的严氏宗祠大门青砖灰瓦,雕砖拼框,斗拱叠加,飞檐上翘,花草镂空,龙凤呈祥,屋顶呈大鹏展翅之势,尽展白族传统泥、木工匠之精工细作。大门整体古色古香又不失俊美灵秀,通体濡染白族宗祠文化的气质。

走进严氏宗祠前庭,只见青砖铺路,条石镶边,曲径通幽;柿树葳蕤,绿荫匝地;樱花挺拔,色彩鲜艳;柏树如盖,柏子披挂;翠竹葱茏,刚直有节;水井清明,映蓝天白云,现过往时光;月门洞开,门楣书写,源远流长。

后院,三房一照壁,左右两漏阁厨房。大殿坐西朝东,巍然屹立,出阁架斗,雕龙凿凤,花草镂空,古色古香。室内大理石铺地,神龛居中,先祖遗像挂左右,陈设简朴又不失庄严。正梁下方书写大殿落成年月,“民国二年……”等字依稀可辨,宗祠百年历史有据可查。镇祠之宝,修建捐资碑,镶嵌山墙,百年时光,完好无损。以先贤严子珍为首,25位严氏先人出钱出地出力,历尽千辛,建起一庭两院的宗祠,给后人栽下了一份福荫,给社会留下一份文化遗产,给历史留下一处古建筑。

青石板院子,厚重踏实,浑然一体,纯朴自然;照壁高大,石板出檐,脊瓦上翘,俊美飘逸。檐口下方,绘严子陵(名光,浙江余姚慈溪陈山人)富春江垂钓图及六幅花草图画。富春江垂钓图,左右题“箕上颖水高风,垂钓居滩雅趣。” 及治家格言四条。照壁正中,由北至南,等距离镶嵌四块大理石,上面刻“山高水长”四个大字。“云水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是宋朝范仲淹《游严子陵祠》赞美严子陵的话。由此可见,喜洲严氏祖先寻根问祖,追根溯源,联系上了远祖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喜洲富春里住的大都是严氏宗族子孙,而巷道取其名曰“富春里”,却是与严子陵隐居富春江有着密不可分的指向。

始祖严福(江苏淮安安东县,今涟水县人),从傅沐二公定滇,官至武略将军,大理卫千户侯。始祖喜史城(今喜洲)风土人情,娶赵氏为妻,汉白联姻,定居喜洲,繁衍生息,兴旺发达,自成一族,人才辈出。

先贤严子珍,从小聪颖,勤恳好学,诚信经商,富甲一方,但不忘初心,兴教育办实业,振兴民族工业,回报社会,泽被乡里,严氏楷模,“梓里矜式”(云南龙云题)。

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一下午6时许,喜洲严氏子孙按风俗进行“接祖”仪式。大家拿来香火、纸钱、提包,在宗祠大门外点火焚烧,并供上茶水、酒、水泡饭,然后全体人员面朝西跪下,虔诚叩拜。喜洲30户严氏族人,每天两户值班,供奉早、中、晚饭和茶水,香火持续不断,供奉半个月。到了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严氏宗祠都要备办伙食,举行祭祖烧包的民俗活动。这天,在大理、昆明、省外及海外的喜洲严氏子孙纷纷回来,集聚一堂,祭祖烧包,热闹异常。外地回来的严氏子孙进入祠堂后,首先步入大殿,跪下朝神龛灵位磕头并点上三炷香,供上鲜花果品。他们在灵位榜上寻找过世的父母亲、祖父母及祖先的名字,他们在遗像中瞻仰祖先的遗容。熟悉又亲切的名字、像片赫然映入眼帘,直撞心怀,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在外无法为祖先烧一炷香磕一个头,现在祠堂修好了,祖先的灵位有了安置,相片有了悬挂之处,平时又有家族人烧香供奉,中元节他们也能在祠堂祭祖烧包追思了,这是件让人多么高兴的事呀!

晚饭后,院子里摆下几个大铁盆,旁边放置几簸箕封装好的包,大家轮流念包、烧包,经历了一次传统的民俗仪式,了却了一桩心事,释然了乡愁。

严氏宗祠又是游客喜欢观光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看到了白族祠堂的宏伟壮观,深切感受到白族文化的厚重深远,领略到民俗风情的别具一格,而感悟颇深,纷纷拍照以作留念。祠堂是活的历史,民俗文化的字典,阅读它,就会了解过去的旧时光;保住它,就是保住了历史,保住了传统文化,保住了民族风俗!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