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9月9
星期一 第1435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菜园子 微山湖品“四鼻鲤” 大理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知识百问百答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菜园子

□ 作者 王灿鑫 2019 年 09 月 09 日 星期一 阅读:32

菜园子其实就是菜地。但在洱海之源茈碧湖西岸这块肥沃的土地,菜园子并不是常人想象的那种被刺篱柴扉包围的小菜园。而是在坝子中心,真正的农耕地上划出一大丘面积较大的栽田用作种菜。这样的传统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然而在我看来,这就是故乡人在漫长农耕文明中探寻出来的最为智慧的劳作方式。

事实上,这样的劳作在每年秋收之后便开始了。通常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份,农人们抢回稻子并在谷仓里储着,确信已经足够来年全家人的口粮,方才有底气在下一年将大面积的栽田换作菜园。在洱源,小春栽种常常是与大春的抢收同步进行的。那时我们会请两倍的农工,比如先找几个年轻力沉的男工割谷,再找几个手脚麻利的女工压豆。说得再具体一些,就是趁着男人们把谷子割倒在地的时间空隙,女人用木桩迅速戳开土地,再把蚕豆粒精准地点到湿润的土坑子里。你追我赶,待到天黑时分,谷子割倒在田,豆子也已经被压到地底。几天后收走谷子,下地的蚕豆已经发出了青嫩的豆芽。

然而决定种菜的人,是不用这么匆忙的。按部就班,该割谷就割谷,该收谷照样收谷。只是收谷完成,脱粒归仓,别人清闲的时候,他就开始忙碌了。首先得把地深翻一遍,晒干了敲碎,开墒起垅。入冬以前,得选好洋芋种和红芋种,在垅沟两侧错落点下。两种芋,完全两回事,前者我们俗称土豆,后者却是芋头。盖土之前得施重肥。当然最好还得是牛马厩肥。稻草畜粪,肥力厚重持久,保暖性强,可以伴着芋种度过漫长的寒冬。只有那些最没有志气的人,才会选择在寻常野地里积下的草木绿肥,庄稼的长势也由此而知。

播种完毕,得灌一次透水。冬旱时节,也得常常灌水。但水灌多了却有可能冻伤芋种。严霜之下,弱小的芋苗一直都是那种深黑呆滞的样势,萎靡不振,如同几朵干花缀在田间。开春之后,灌透的水洋芋苗子就在渐渐回暖的天气里疯长,绿油油一片,开花,结果,接着在四五月的雨水中变成五色花海。很快小春收种到来,别人收获的是蚕豆或大麦,而种菜的采挖的是洋芋。这时,我们割掉茎叶和杂草,徒手便能挖开蓬松的泥土,新嫩可人的洋芋便一堆堆一串串摆在眼前。在阳光下透出可人的涩香,红的,白的,青的,紫的;像珍珠,像枕头,像石块,像老鼠。收种时节,洋芋是最抢手的时蔬,耐存放,善烹煮,老老小小都爱吃。

挖掉洋芋,田里一片狼藉,得把泥土重新培还高垅。这时田里的沟垅之间,刚钻出土的芋叶卷作一个个细长的箭头,十分怜人。我们会在沟垅首尾栽上荷苞豆苗,趁着别人放水栽秧,种菜园的也得赶紧灌上一次水。随后五六月酷夏来临,梅雨不断,高温高湿的天气,一下子催壮了一丘芋田。趁着雨水,农人最重要的事就是追肥,当然最佳的选择就是大粪。所以每当这个时候,村里的,城边的,包括乡村学校里的厕所,很快就被辛勤的农人掏光掏尽。追到地上,迅速追得芋叶拔节似的疯长,人站到里面根本看不到头。七八月间,芋叶下面,已经不断发出一条条修长纤细的芋花,我们只有穿上雨鞋雨衣才能采收。还有芋田边角爬上豆桩的荷苞豆,此时已经长成一棵厚实的豆树,得架上梯子才能采摘下来,汇在一起赶在第二天清晨送到县城的早集,就是这个时节最昂贵的蔬菜。要紧的是茈碧湖西岸与县城之间这段不远不近的距离,可以很快卖到集市,送上餐桌。所以到了这个时候,菜园子已经不再是菜园,而是一个源源不断的绿色银行,每年秋夏相连的两三个月,芋花和豆子,可以接连采收二十多批。秋后割掉芋梗,地底还可收获上千斤的芋头,大颗小颗,当作种子或是蔬菜出售。在物价稳定的年境,同样一亩地,种菜的能比插秧收谷多出四五倍收成,还可以使土地交错轮作,休养生息。

故乡有句老话:“养马栽花种菜园,落得个手不闲。”只有真正的种菜人,才知道其中的苦辣酸甜。起早贪黑,顶风冒雨,不仅愁种,还得愁管,更重要的是收和卖。一年收种结束,人累得脱了形。但种菜的人就图忙和累,他们知道,只有越忙越累,才可能挣到更多的钱,也才可以供儿养老、娶妻嫁女、起房盖屋,过幸福日子。一个个菜园子,不仅体现一代代乡人的收种智慧,还有绵长的生活哲学。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