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电影《倚天屠龙记》里有这样一个情景,大家和我一样过目不忘。那就是张三丰在武当面临最大威胁,自己带伤迎战玄冥二老的危难之际,给张无忌现授了毕生所悟的一套太极拳而且只演示了一遍。期间,他问了徒孙张无忌三个问题:一是看清楚了没有;二是记住了没有;三是我打的叫什么拳?张无忌照实回答:没看清、没记住、不知道。接着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出现了,张三丰话锋一转,对张无忌说道:“好,我的拳你已经学会了,替我揍这两个龟孙子,好让他们知道武当的厉害。”结果不出所料,张无忌成功击退强敌,保全武当。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金庸的作品正是穿插了无数这样的个例,才令他所推崇的武侠宗师的武术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深入人心。
推此及彼,身为教师,我们也不难发现,三丰和无忌的对话情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似曾相识,令我们不禁联想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人剑合一,无招胜有招”的武学境界能否在教学中找到映射的镜像呢?答案是肯定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和教研员们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道:“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回答道:“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了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魏书生老师身上。在一座大体育馆里,魏书生老师要给3000多位师生上一节语文示范课。上课前一天,著名语文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找到魏书生,想知道他备了一节什么课,要求和他一块集体备课,得到的答复却是他也不知道要上什么内容,这着实叫任小艾惊讶!然而,第二天的现场教学示范效果极佳,课堂氛围爆棚,整个教学流程也证实了魏书生没有欺骗任小艾,他确实没有备课。从上述影视情境和现实事例,我们都可以看出最优秀的老师上课往往手中无本,心中有本,人本合一,教无定法,其中蕴含的教学哲理一言概之便是备课是为了不用备课。试想,如果一个老师不按备课套路讲课,用不着形式备课,知识信手拈来,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恰当选择教学方式,将自己化身知识的传声筒,令课堂生动活泼,那么这就是受学生欢迎的一堂课。因为这样一节课,学生会由衷的佩服老师,佩服老师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而后才能下功夫学有所成。电视剧《大宅门》中的白景琦,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从小顽劣,尽管母亲给他请了很多有名望的老师,但都被他的恶作剧给气走了,直到遇到恩师季宗布,才收拾起性子认真读书,终成大器支撑起白家百年家业。
当然,笔者所说的不用备课不是不备课。恰恰相反,不用备课是备课的内化提升,非一朝之功,需要老师长时间实践、总结、学习、升华,反反复复,甚至竭尽一生,不断提高自己,极力认可自己,然后否定自己,最后肯定自己,其间往返折腾的每一个阶段都是进步,都是收获,都是人生中一场盛大的修行!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