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5年1月12
星期一 第301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催菜这件小事 绿釉陶火葬罐·明代 青釉瓷梅瓶·明代 苍山春 大理门楼发展的历史概况 招租通知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大理门楼发展的历史概况

□ 作者 ○孙沁南 2015 年 01 月 12 日 星期一 阅读:14

由于大理现存最早的门楼建于明代,缺少南诏、大理国(唐、宋)时期考古方面的实证,加之明代沐英统治云南,推行焚书政策,正如清代师荔扉在《滇系》一书中写道:“在官典籍,在野典章,悉付一烬,遂不可考”。所以,只能从现存有限的古籍文献和实物资料来查找大理地区门楼发展的历史线索。

(一)大理唐宋时期的门楼

1、图城 据[清]蒋旭纂《康熙蒙化府志卷一地理志·古迹》载:“图城。在山之云稳寺旁。细奴逻所筑。今基地犹存。宽五百余丈。又梅子箐山顶亦有城基。周围十六门。其规模又倍于云”。这里记载的就是蒙舍诏时细奴逻于“高宗庚戌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建立的王城。1958年和1988年,云南省博物馆两次发掘该遗址,发现“金殿”建筑遗址,采集到莲花纹方形花砖和大量的有字瓦及与唐都长安城兴庆宫遗址出土的图案相似的莲花纹瓦当。

2、太和城 太和城河蛮所居之地。唐初,“蒙舍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一举吞并了“蒙巂诏”、“邓赕诏”、“浪穹诏”、“施浪诏”、“越析诏”,公元738年统一六诏, 建立南诏国。公元739年,皮逻阁正式从图城迁都太和城,直至公元779年的40年里一直以太和城为王都。据胡蔚本《南诏野史》载:“南诏德化碑……大理府城南,太和村古城,阁逻凤叛唐归吐蕃,立碑国门外,明不得已之故”。这里的“国门”即是太和外城的城门楼。 (待续)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