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就能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对“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为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擘画宏伟蓝图、指明前进方向。
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翻开《建议》,通篇15部分开列61条,分为三大板块,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全面部署“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
科学设定发展目标,对制定和实施好五年规划至关重要。
《建议》从七方面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主要目标与‘十五五’规划的定位和使命紧密衔接,为分阶段有步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具体方向。七方面目标彼此联系,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鲜明体现,需要协同推进、全面落实。”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说。
《建议》中一个表述令人振奋——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董煜说,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我国人均GDP将在现有基础上迈上新的大台阶,这要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适当速度。我国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这是确定这一目标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关键是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在新时代新征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分论第一部分,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是我国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建议》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等。据测算,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初步估计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左右市场空间。
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议》提出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等。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方面,明确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
现代化的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表示,《建议》明确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等,将进一步搭建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建议》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部署推进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说。
在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建议》提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建议》提出,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统筹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
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方面,《建议》提出,建立健全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科学中心、人才中心。
在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方面,《建议》提出,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表示,“十五五”期间,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着力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外部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建议》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表示,“投资于物”,通过对各类劳动资料的投资,改善生产方式和产业运行机制,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投资于人”,切实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大力提高人口发展质量,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
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建议》释放出“大力提振消费”的明确信号。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要通过系统性政策组合,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深化民生保障,把消费扩容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流通研究室主任陈丽芬表示。
《建议》明确,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高投资效益,并就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全面发展投资等作出部署。
“一系列政策措施着眼于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有利于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使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李承健说。
《建议》提出,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并在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等方面作出部署。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表示,《建议》突出制度规则统一,强调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重点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建议》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重运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为发展增动力、激活力。
《建议》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将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一系列部署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不断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建议》提出,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流动顺畅的劳动力市场、转化高效的技术市场。同时,提出“全面摸清存量资源资产底数”“推进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存量国有资产盘活共享”等。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张晓兰表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加强财政科学管理”“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建议》聚焦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作出部署。
《建议》还部署了强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郑栅洁表示,我国将进一步扎实开展增量政策一致性评估,强化经济政策、非经济性政策协同。同时,把存量政策一并纳入评估,从整体上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新华社记者
(转载自10月29日《云南日报》)



 PDF下载
PDF下载

 放大
 放大 缩小
 缩小 默认
 默认 全文复制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