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自然界和以创新为导向的摩尔定律三大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世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这样指出。
“超大规模市场+科技创新”,将会迸发出怎样的能量?
17个月=27年!
从1995年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产量突破1000万辆,历时27年;
从2022年2月到2023年7月,第二个1000万辆,只用17个月。
这个不等式的背后,彰显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华丽蜕变。从0到1,直至全球第一,超大规模市场和新兴产业构建起了新能源汽车广阔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用市场“换”技术,如今中国依托大市场优势“强”技术:国产手机“一机难求”、C919国产大飞机顺利投入商业运营、“复兴号”高铁驰骋在神州大地……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市场,将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面貌。”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说。
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中国经济恢复发展态势备受关注。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盘活大市场潜能,发挥大市场优势,既是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主动选择,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说,激发大市场潜力,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才能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
把握主要矛盾,以创新驱动和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激发大市场活力——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上,规模经济效应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在数字经济时代更是如此。
日前,位于旧金山的美国人工智能公司“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推出能够通过文本指令创建视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Sora,让全球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加速到来。
新增169.1万个开发者团队,平均每12.2秒就有一个新成员“入场”——这是自2023年5月6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正式发布后的240天里,讯飞开放平台上的开发者团队“增速”。
如果把人工智能看成一棵参天大树,内层,是打造创新“核爆点”的基础研究;外圈,是应用研究和产业落地;土壤则是来自超大规模市场的庞大用户基数、海量数据资源、多样化应用场景、强大算力基础设施以及雄厚资金支持。
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在用数据中心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从企业数量、研发动力、产业实力等多角度看,中国尽管在全球人工智能等领域处于前列,但能否真正把大市场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在新赛道上实现跨越赶超,这将是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关键。
“在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科技创新已经走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表示。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一体部署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中国大市场对全球科技要素“磁吸力”正不断增强。
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空间站遨游……新时代以来,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1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
抓住关键环节,着力扩大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以需求引领供给,释放大市场潜力——
龙年春节假期,中国消费市场活力绽放: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快递业日均投递量比2023年春节假期增长82.1%,春节档票房突破80亿元,创同档期纪录。
现任澳大利亚驻美国大使陆克文说,只要中国消费者对未来有信心,中国经济就会保持良好增长。“这是一个核心事实,别忘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体量在全球经济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
美国、德国、英国等经济体,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时内需结构均表现出“内需主导、消费引领”的特征。
2015年初创起步;2018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23年11月市值一度超越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Temu在海外发展如火如荼……网友称,“草根”拼多多用了几年便实现“逆袭”。
拼多多在国内成立之初,曾一度不被看好,一位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当时这样感慨:大多数人却不知道一场极具时代意义的消费革命已经展开。
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消费和投资组成的内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2023年,中国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11.4%。
研究显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增加1.1万亿元消费支出。按近年来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年支出差距计算,城镇化每年直接产生的居民消费增量约为2000亿元。
2021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内需主动力”,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使用这一表述。从“基本动力”到“主动力”,内需重要性更加凸显。
2024年2月2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旨在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打通实体经济“筋络”,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
瞄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党中央从顶层设计入手,持续发力:出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布局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疏通“毛细血管”、破除制度障碍,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建立,完整内需体系逐步形成。
守牢安全底线,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为发挥大市场优势夯实基础——
春耕始,万物生。广袤田畴上,春管春播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
13908.2亿斤——这是202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约40万亿元——这是如今中国工业增加值规模,制造业总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
“我常说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靠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能‘一招鲜吃遍天’,缺了哪一项国际市场都保不了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有人曾生动描述:如果某一类产品,中国要进口,就意味着可能产生全球近20%人口的市场需求。如果某一类产品,中国自给自足,就相当于覆盖全球人口近20%的市场份额,如果还有能力出口,假设出口份额占全球10%,就等于供给全球30%的人口。
一个超大规模市场,守牢守好安全发展的底线,既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也为全球经济平稳运行作出贡献。
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这正是推进中国大市场行稳致远的方法论。
新华社记者
(转载自3月3日《云南日报》)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