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4年3月18
星期一 第2533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花语 苍山洱海的讴歌者 斜阳峰下望斜阳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斜阳峰下望斜阳

□ 作者 张 科 2024 年 03 月 18 日 星期一 阅读:24

点苍山的十九座山峰中,与气势高昂的群峰相比,西南端的斜阳峰显得平缓和温柔许多:它无险峻的山头,海拔也就三千四百多米,除极端天气外,很少有皑皑的积雪;它又是斜长而磅礴的,犹如一位屈臂斜卧的睡美人,静静倚偎在洱海及西洱河边,与天与水与太阳融为一体……远远地看去,景致更楚楚动人。 恰如前人描绘的那样:“山映斜影天连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碧水遥天,一抹斜阳,一座斜山,一泓斜水映照广袤天地间,万物都浸润在有层次的色彩范围之内。这样的佳构,不就是一幅水墨画师绘就的画卷铺展在红土高原的苍茫大野中?

斜阳峰下望斜阳,顿有“古道西风瘦马”之幽思,望出的是一种别样的景致。

在将军洞的飞瀑边,登高凭栏西望,内心深处渴望的是一份静美。此时大地沉静,村庄晕染在金色的霞光之中。两只大鸟立于琉璃瓦脊,秋风一过,那灰白的翅膀便在光中掀动,宛如登台的舞者。麻雀在枝间跳跃,一只振翅而起向庙墙高处窜去;别的几只也就箭一般弹起,急急地追赶而去了。耐寒的蔷薇仍在开放,梵钟起处,便有了佛家“拈花一笑”的趣旨;而背阴处,三两枝瘦竹则风中摇摆,自由自在,无喜亦无忧的模样……

斜阳峰下望斜阳,宁静致远,会参悟到某种“天人合一”的微妙禅机。

天气晴和,但背后的风却是阴冷的。斜阳像一位温和而慷慨的施与者,正将大把的金矿施舍给别人。向晚时分,关迤古城充满童话般的魅力:黑龙桥和桥下水流是金亮的,那金亮正在粼粼地西流而去;龙尾街和中承街是金亮的,尽管还渗杂着石板路的宝蓝;依山迭次的村巷和木瓦房是金亮的,因吸收了太多热量的缘故;连红土坡终年不凋的大青树也是金亮的,它迎着光,金色间正透出一点一点耀眼的白亮。

在恒久的世界里,太阳永远年轻,让人领悟到“流金岁月”的隽永内涵。 斜阳峰下的古建筑中,最古老、最醒目的当属龙尾关及寿康楼了。龙尾关始建于唐开元年间,为南诏王皮逻阁所筑。现仅存寿康楼和西部一段不足百米的砖墙,墙高不达二米,因倚势而筑,仍是险峻难攀。回顾历史,那条从西洱河畔缘北直上的老街曾辉煌一时,既是滇西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从下关到古城的唯一车马衢道…… 往事如烟,千年古关成为了文游陈迹。那寿康楼披着闪闪鎏金,仍雄踞关口坡顶,其傲睨一方的气势,足与西安的钟鼓楼、拉萨的宫殿以及武汉的黄鹤楼一决高下。

斜阳峰下望夕阳,望的不只是景色,更是一部历史、一部厚重的地方民族史。

环山南行,从宝林村直到斜阳入口处的天生桥,沿途贯穿着十几个大小村落。那柔软的炊烟是村民写给天空的长信,从路边出发,从青瓦房上的烟囱出发,从母亲的锅碗瓢盆叮当声中出发,先绕过山坡,绕过霜色尽染的松树林,才无声无息地寄向广袤长空。

其实,这条环山的小路,有点年纪的本地人大多走过。记得烧“蜂窝煤”的贫困年月,燃煤是离不开柴禾作引子的。天冷的日子,就有不少中小学生带上干粮,换上草鞋或旧鞋,从垭口入遥远的山箐砍柴、扭松球……背着斜阳去,背着斜阳归。一番艰苦跋涉后,终于看到山脚下的城镇时,一种久违的温暖和喜悦感受,是难以言表的。一背柴禾,就是一背沉甸甸的阳光……

斜阳峰下望斜阳。望的不只是时光流逝,一缕缕的炊烟,就是一缕缕不绝的乡愁。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