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我抽空阅读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魏向阳的散文集《多彩家园》。阅毕,感慨良多。我仿佛回到遥远的岁月,目睹一位生活的热爱者,自强不息,一路走来,创造不平凡业绩的心路历程。我喜欢书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特别喜欢他以苍山、洱海为背景的生活和奋斗经历,文中饱含对大理的热爱,让人感受满满的正能量。
魏向阳,男,上世纪50年代末期生于大理。他阅历丰富,下乡当过知青,参加了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高考,成为那个时代被称作“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从一名基层农科人员,成长为“云南省突贡人才”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农技专家。
魏向阳是一个有心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把阅读和写作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始终坚持,并于去年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一员。这是一本时间跨度很大的散文集,其中有对知青生活、高考和学生时代的追忆,有日常生活和阅读写作的随笔,有退休后的游记。随着阅读,我仿佛跟着作者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从前大理的旧时光,感受风花雪月、乡愁大理;我仿佛跟着作者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魏向阳饱含真情,结合自身的体会写出了大理的美。在《大理地区畜牧史话漫笔》中,他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追溯了“大理马”和“邓川牛”的悠久历史、大理马帮的历史,并把邓川乳扇、弥渡卷蹄、永平腊鹅等美食结合历史和风土人情娓娓道来。《镌刻在大理石上的念想》,从他外公留下的一件大理石工艺品——一块1.5厘米宽、细长方形的水墨花大理石入手,引出以大理命名的石头,“奇石吐云烟”,巧夺天工而自然神奇的美。《鲜活在诗文中的大理石》带领我们感受古诗词中大理石“无色氤氲奋万象,珠岩层层皆文章”“云影天光,晶莹自然”的美,让人流连忘返。《难忘那年环海游》《我与洱海的文笔情》等文笔优美,叙事生动。魏向阳不断从洱海的自然风光中汲取灵感,以“母亲湖”为题的散文、论文见于国内各大型报刊,表达了对“母亲湖”的依恋和感激。
在讴歌大理,颂扬“母亲湖”博大情怀的同时,《对一泓湖水的追忆》则溢满对洱海边消逝的“情人湖”的无限追忆,对青春岁月的缅怀;《即将消逝的小溪流》对苍山溪流和古村落生态保护的忧思,发人深省,促进人们保护苍山洱海周边环境,为留住“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大声疾呼,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关于粮食的记忆》是作者对知青生活、对那个物资匮乏年代的追溯,抚今追昔,我们在感受巨大物质财富带来幸福的同时,饮水思源,扪心自问,文末“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水到渠成,成为点睛之笔。《守水》是知青参加生产队劳动的缩影,在蹉跎岁月,魏向阳始终铭记惜时,不能虚度光阴,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这为他后来在恢复高考后第一年就考上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读书、思考、写作,积少成多,使他圆了自己的作家梦。从这些文章中,我们看到魏向阳身上始终充满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正能量,充满着热爱家乡,热爱苍山、洱海的赤子情怀。
这本书里的文章篇幅大多在3000字以内,或叙事,或抒情,语言朴实天成,直抒胸臆,感情自然流露。读之,如与老朋友对话,畅叙往事;如与流逝的时光相遇,在幽深的隧道里,感受那一道希望之光;如脚踏故乡的泥土,在岁月深处遥望未来。游记部分,以移步换景的方式,夹叙夹议,美景描写、历史知识、作者感受融为一体,充满了对祖国山河、对故土的热爱,让人有如临其境的感受,是游记中的上品。
迎着新年的阳光,我们期待站在更新、更高起点上的魏向阳笔健文丰,写出更多、更美讴歌大理、展示苍山、洱海之美的篇章。让海内外更多的朋友来大理共赏美景,圆梦苍洱。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