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长龙,为大地回春祝福;耍猛狮,给神州崛起壮威。”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翻卷腾挪、配合默契的舞龙活动,成为华夏正月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别说这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活动司空见怪,事实上还包含着丰富的寓意。
舞龙,亦称“龙舞”,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舞龙灯”等,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其形式之众、品种之多,是任何其他民间舞蹈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已有各种明确的舞龙求雨的记载:在祈雨求雪的祭祀活动中,春季舞青龙,夏季舞赤龙或黄龙,秋季舞白龙,冬季舞墨龙,每次舞5~9条,长达数丈。唐宋时代,舞龙成为逢年过节时的常见表演形式;明清时期,舞龙又成为庆祝丰收、除疫祈福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舞龙”与“舞狮”已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性元素。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舞龙的寓意可谓丰富多彩:其一是体现天人和谐。“龙舞”作为“龙文化”艺术的代表,是在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所创造出来的代表中华民族、中国文化、华夏精神的象征。“龙舞”是以一种崇高的美和神奇的美,传达着人们内心的愿望和希冀,表现着人们对龙图腾、对生命、对宇宙的崇拜,“龙文化”体现了“天人和谐”的文化内涵。
其二是祈求丰收和幸福。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水神和雨神,舞龙表演不仅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期盼家庭和地区幸福繁荣。
其三是希冀驱邪避凶。民间一直认为龙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吞噬邪恶并驱散不祥之气。舞龙表演中,舞者将龙形灯笼摆动、跳跃,以此象征驱除恶灵,保护人们免受灾害和疾病的侵袭。
其四是象征团结奋进。舞龙是一项需要团队协作的艺术表演,舞者要紧密配合,形成默契的动作,凝聚着团结、奋进与合作的精神,展示了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
其五是传承传统文化。舞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表演常常伴随着节日、庆典或重要活动,为人们带来喜庆和欢乐氛围,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庆祝和表达。
此外,其颜色也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太阳,寓含希望美好;青色代表天空,寓含风调雨顺;绿色代表大地,寓含万物生长、五谷丰登;紫色代表运气,寓含人与自然和谐;黄色代表权力、财富,寓含生活美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山东临清的“五色龙灯”,分别为火龙(红)、水龙(青)、绿龙、黄龙、紫龙,既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不同方位,又内含“四海一统,天下和合”之意。其动作有“黄龙下海”“金龙抱柱”“二龙抢宝”“老龙翻身”等,灯龙所到之处,鞭炮不断,烟花弥漫,围观者人声鼎沸、水泄不通。
需要强调的是,舞龙是对“龙”的一种形象化和具体化,其表现形式受它所要表达对象的限制,是随着龙形态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如今所呈现的“龙”,是最完美的中国现代龙的形象,与古代的“龙”有着巨大差异。“龙”的外部形态由春秋前的匍匐爬状、蛇身兽头,发展到战国以后的刚健有力、奔腾飞舞,再到宋代以后的蜿蜒多姿、通体华美;其气势上,也从春秋前的粗野与狂放、暴力与恐怖,发展到战国后不可一世的蓬勃之势,再到宋代后奋发开拓的浩然之气。通过劳动人民的聪智才慧,“龙”的外形与神韵得以不断地发展与丰富,创造出了一条活灵活现、催人振奋的“龙”。
“竞舞龙蛇,喜看九州同庆;天翻地覆,争跨骐骥欢呼。”正月舞龙不仅仅是一种庆祝和祈愿方式,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精神价值——因为我们都是黑眼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