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4年1月31
星期三 第2505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市林草局:保护生物多样性让洱海流域成为候鸟迁徙“驿站”和栖息“天堂” 我市警方开启“春运模式”护航安全畅通 图片新闻 兴盛社区开展节前酒驾醉驾警示教育 杨东:承袭茶马古道“人间烟火”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第2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杨东:承袭茶马古道“人间烟火”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4 年 01 月 31 日 星期三 阅读:12

从古村落保护利用到“文旅振兴”模式开启,凤阳邑正逐步蝶变为大理旅游新热点,走出一条茶马古道传统乡村旅游振兴之路。带领凤阳邑走上乡村振兴之路,是市人大代表杨东为民履职、主动担当的一个缩影。

凤阳邑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村中许多古院落保存完整,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民俗风情。然而,由于村庄长期以来经济薄弱和资源匮乏,古村落保护和发展一直面临诸多困难。为改变这一现状,作为大理市十届人大代表和太和街道刘官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东积极挖掘利用古村落文化资源,做好华策传媒有限公司在凤阳邑拍摄《去有风的地方》电视剧服务保障等工作。

“一开始,我们多数村民对拍摄基地建设项目都不同意,对入股也想不通。”刘官厂村村民杨光明说,“之后杨东对我们所涉及的20多户村民多次召开会议,分别入户做工作。在他的认真解释说明下,最终大家认可了项目建设,并同意以入股的方式参与进来。”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通过广泛调研和听取专家意见,杨东积极推动凤阳邑古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明确了古村落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特点,提出了保护目标和措施,并制定详细实施方案,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科学指导,确保保护工作有序进行。

刘官厂村村民杨勇对记者说:“以前最困扰我们村的是污水问题,杨东作为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提出污水处理的议案后,得到各级政府重视。现在,我们村实现了污水管网全覆盖,人居环境也得到很大提升。”

在古村落保护利用过程中,杨东发现许多古村落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和发展需求。在杨东的带动下,凤阳邑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用于改善古村落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通过这些工程建设,凤阳邑村的交通便利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古村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杨东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多次在人代会上提出加强凤阳邑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各级人大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争取到多个项目资金支持,极大改善了古村落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有力推动凤阳邑村乡村振兴和旅游业发展。”

目前,凤阳邑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借力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定位“品质慢生活”,游客量从起初寥寥无几到如今人流如织,各类艺术家及特色产业品牌入驻,凤阳邑正逐步蝶变为大理旅游新热点。

刘官厂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李春艳介绍:“杨东作为市人大代表,非常注重联系群众,经常走访村民收集意见,并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商量凤阳邑的发展,同时,他带领村组干部带头示范、攻坚克难,让凤阳邑各个项目顺利落地,有力推动了凤阳邑的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原生的“乡土人才”。凤阳邑村始终坚持以村民为核心,重视村民的主体性地位,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旅游发展,共享乡村旅游资源和环境,也调动起村民建设村庄、保护村庄和发展村庄的主观能动性。杨东也通过这些实际行动,带领村集体一同激活凤阳邑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太和街道党工委员、人大工委主任杨凯旋介绍:“作为市人大代表,杨东始终牢记代表身份,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在凤阳邑乡村振兴推动工作中,充分发挥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助推项目落地,探索出‘影视+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

记者 郭鹏昌 吴 志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