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3年12月4
星期一 第2464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湾碧,诗一样美的地方 令人难忘的喜洲稻米文化艺术节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令人难忘的喜洲稻米文化艺术节

□ 作者 严镇威 文∕图 2023 年 12 月 04 日 星期一 阅读:12

今年国庆期间恢复举办的稻米文化艺术节,让我至今难忘。

当天,在灿烂的阳光下,流金耀眼的大片稻田映衬着蓝天白云,与葱茏如黛的远山、格外瞩目的“喜林苑”红墙、灰瓦白墙的古朴民舍、田间清澈的潺潺流水、栅栏边鲜花绽放的“麦田咖啡”店等交织。在那纵横交叉的田埂上,来自各地的游人接踵而至,漫步中不时驻足相互拍照,旅拍者变化着不同造型,尽情浪漫;回家度假的年轻人,或本地的伴侣家人,或街坊邻居,乡音乡韵、欢声笑语。这可谓天地人合一,构成了一帧美丽自然的田园诗画,成为喜洲独有的一道金秋景观,让人赏心悦目。

走进田间中央铺有胶合板的大块场地,西侧搭有一个舞台,其它三侧各有遮阴帐篷若干,是各种非遗项目的展示体验摊位,台前桌案上已摆放好了各种祭物祭品,祭祀的群众在忙碌着做准备,舞龙队、锣鼓队也已到位。

十点正,主持人宣布:“大理市喜洲镇2023年稻米文化艺术节开幕!”

顿时田间锣鼓喧天,唢呐声悠扬,一群白族盛装的妇女跳起霸王鞭舞,其中一位手握国旗随着音律在舞动,为祖国庆生的表演让人欢欣鼓舞。紧接着,传统的庆丰收白族祭祀仪式开始。

大理白族世代繁衍、生息于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的洱海周围。这里气候条件优越,干、雨季分明,日照充足,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自古就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稻作农耕民族。

喜洲镇的人们世代躬耕于洱海西岸,不仅有自然本真的田园,而且孕育着传统的稻耕文化。作为白族风情第一镇,有着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传承。

人们把收割谷子看得十分神圣,历史上农历十月喜洲要举办一年一度的“丰收节”。在各家农户的“开镰”之日,要先祭祀天地、祭祀神农谷神;大户人家要先办丰收庆典,感恩大地的给予,共同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形式古朴神秘,气氛热烈豪放。这既是白族人家对天地自然敬畏的表现,也是与土地间沟通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人们对这片土地深沉而质朴的热爱,成为极具特色的一种千年习俗。所承载的哲学内涵,已融入民族文化基因,可谓历久弥新。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该项活动已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如今,古镇创立“农文旅融合的新模式”,已先后举办四届稻米文化艺术节,恢复了传统的祭祀活动。“丰收节”演变成集祭祀、劳作、娱乐、美食和“非遗”展示、宣传“喜米”为一体的盛会,活化了传统民俗,呈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保护文化遗产、扩大社会影响和促进旅游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效果。

祭祀有完整的规范和缜密的流程,全程用白语,既庄严隆重,又有几分神秘。仪式开始是焚香,先请数位妇女和数位男士先后跪拜祈祷,再由两妇女手持菜刀切开煮熟的猪头尾蹄和全鸡等祭品,用高亢的声调为国家、为古镇、为所有家庭和在场者祈福,引来围观群众连连叫好。接着,男、女各两人(其中一人抱着公鸡)向天地四方一一祭拜行礼,再由主持者诵读祭文,祭祀方才礼成,鞭炮齐鸣。

接下来,进入丰收庆典,舞龙开场。

在高亢激越的唢呐鼓锣奏响中,一条金碧辉煌、色泽照人,有24节长达60米的大黑龙闪现,在场者无不震撼。小有名气的沙村女子舞龙队,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把一条长龙舞动得电光流火、翻腾飞跃、栩栩如生。只因场地所限,龙没能一字型拉开舞动,但“龙戏水”“龙抢珠”“龙腿骨”“龙上天”等套路一样不少,在急促高亢的锣鼓唢呐声中,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如醉如痴。

正是气氛火热,“快看!快看!”场间一小孩惊呼。耀眼夺目的八面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由八架无人机悬挂着出现,田野一片欢腾。

接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艺项目的体验互动开始,不少游客和本地群众涌向各个摊位。

此次稻米文化艺术节,汇聚了大理区域内的甲马、扎染、服饰、泥塑、面塑、羊毛毡、大理陶、剪纸、纸扎、刺绣、传统造纸、鲜花食品传统制作和白族三道茶等非遗项目,有不同级别的代表性传承人到场与游人观者互动。这些民艺的传承与创新,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引发观众赞叹并受到热棒。

中午饭时间,活动准备了“白族八大碗”( 也称“土八碗”)的“百人流水席”,供游客预约用餐。美食盛宴蕴含着一方水土的风味,表达了白族人家热情好客的性格,受到欢迎。

记得儿时,奶奶讲过一个传说:“白族人认为稻谷种子是狗用尾巴从遥远地方捎来的,人有饭吃,当归功于狗。过去进入十月新谷登场,喜洲白族人家要把第一口新米饭先请狗来品尝,感其恩德。”今天想来是不可思议,也不会再有人这么做,但古老的传说却表明了白族自古就有知恩图报的美德。

农历十月农事辛苦,喜洲人注意“犒劳”自己。此时,包谷酒、高粱酒也酿成,洱海的鲫鱼十分肥美,蚂蚱也已晒干。推杯换盏,尽情喝上两口,那是何等的美妙!

有说:“新米饭,煎蚂蚱,虎眼芋头南瓜汤,冻鱼下饭香又香。”此时,辣辣的“冻鲫鱼”,配油炸蚂蚱和蚕豆米芋头南瓜汤,是最好不过的季节美食,能不让人想?

秋收时节,农事繁重,晌午饭吃木甑子蒸得软软的糯米饭,要配上甜豆沙、玫瑰糖,或芝麻、红糖等配料,十分可口,吃了也经事。有些岁数的喜洲人,今天应该记忆犹新。

此时,这些记忆变成画面,历历在目。

下午,活动在又一次的舞龙表演中开启。传统农作的割稻子和扎稻草人体验同时推出,引来外地青年游客和喜洲本地小朋友共同参与。

接着,大本曲和稻田音乐会、中国鼓等传统表演先后展开。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丕鼎率领的团队表演,乡音乡韵,所唱的大本曲与白族调颇受欢迎,其孙辈小朋友的演唱尤其引人注目。

我趁着活动空隙在稻田间行走,想感受一番多年未能漫步田埂的那份乡愁。

是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稻子成熟,沉甸甸的谷穗像怕羞的姑娘腼腆地低着头,田野像铺了一地金子,一阵风儿吹过,一望无际的稻田波浪起伏,稻香袭人。天蓝云蔚,秋高气爽,金灿灿的田野不仅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喜讯,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面对金秋美景和众多游人,我从内心对家乡秀美的风光和人文厚重的积淀感到骄傲与自豪。“喜看稻菽千重浪,喜洲秋色万人朝。”我不禁为家乡发展观光农业的前景与效应由衷感叹,在激情中按动着快门,记录下难得的美景。

在返回大理古城的路上,喜洲坚定文化自信、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活化民俗、彰显民族风情、凸显自身优势等一连串问题,让我思绪涌动、心潮起伏。

喜洲稻米文化艺术节,既传统又有创新,饱含民族文化韵味,彰显了独有的民族风情,令人难忘。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