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碧,看到这个地名就让人心动,既而向往之。湾,水流弯曲的地方。我一直认为,大江大河拐弯的地方,必是受到了时光的青睐,必有大美滋生,必有饱满的故事留下,或正在讲述。
我去过大姚数次,而湾碧还不曾踏入,或许是机缘还未到。但对湾碧并不陌生,与它有关的文字早已入我心,如画卷般铺开。金沙江水拍击时光之岸,草木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各少数民族同胞载歌载舞……这些都是湾碧在我脑海中映现的情景,可触可感。当我读到黄光辉老师的诗集《相约湾碧》,不禁生出几分喜悦,他笔下的湾碧是那么亲切,与我想象的没有太大差异,或许有些事物已在冥冥中注定。
每一个写作者,都有自己扎根和生长的土壤。黄光辉老师生于湾碧,长于湾碧,又奉献于湾碧,他与湾碧不曾分离。湾碧这片热土不但养育了他,还成就了他,其在他生命中的分量可想而知。所以,当手捧着沉甸甸的《相约湾碧》,我一点都不惊奇,也不觉得意外。与其说这是他对家乡的回报,还不如理解成这是家乡对他的馈赠。没有湾碧水土、文化、风情的滋养,他的写作可能不会如此接地气,其诗句可能不会如此富有热气和灵气。我向来对那些不知天高地厚,不对脚下的大地心怀敬畏和感恩,不懂得“护根”的写作者抱有一定的不恭和质疑,既而远之。黄光辉老师显然不是那样的写作者,他为人和为文的真诚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令人信服和敬佩。
诗贵在发乎于心。人们对诗的理解,对好诗的评判,可说千差万别,且都有自己的道理。因为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偏爱和口味,很正常。写诗风格的多样性,恰恰可以满足不同的读者群,可以汇集多股力量推动诗歌的繁荣和发展。但不管是哪个流派,不管追求什么风格,所写之诗不可“假、大、空”,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更别说产生影响力流芳百世。想入和能入读者心的诗,首先要从诗人的心流出,这样才能打动读者,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当下,有些人写诗可谓高产量,日产数十首不是难事,随手即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奇才,可一读就大为失望,味同嚼蜡,没有一首是真情实感,都是胡编滥造,要么在玩文字游戏,要么在用塑料做的假嗓子吼叫,要么在无病呻吟。这也是为什么诗坛很热闹,而脍炙人口的佳作稀缺的根由所在。
黄光辉老师写诗没有过多去追求技巧层面的东西,都是有感而发,自然呈现,彝族同胞的豪爽性情在其作品中无处不见。他对家乡湾碧的热爱之情,是那么的真挚和浓厚,每一句滚烫的诗他都是从心底掏出来的。有一点比较难得,他在歌颂湾碧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之美的同时,还关注着湾碧的发展变化,具有时代感和责任意识。诗人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不应该对现实视而不见,要与时俱进,要把目光聚焦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上,要用温暖的诗情去书写生命和世界。《相约湾碧》题材丰富,很多作品韵味十足,值得细品。
湾碧,诗一样美的地方。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