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坚持以洱海高水平保护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记者就如何抓实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全国试点工作,当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采访了市人大代表、市洱海管理局副局长杨国勋。
我市统筹推进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启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的根本性转变。目前,全市正全面系统总结近年来的工作经验,统筹做好成果巩固提升和补短板强弱项等工作。
杨国勋介绍,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完善洱海保护网格化管理体制,优化整合“洱海卫士”巡查队伍,创新洱海执法监管体系,构建了“一个平台、一支队伍、一管到底”的洱海流域综合联动执法体制。强化洱海内源污染治理探索,实施洱海湖滨带鱼塘清退湿地保护和修复示范项目。创新洱海生态调控模式,努力走出一条湖泊生态保护与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道路。抓实洱海蓝藻防控工作,做好腾塘清库、清沟理渠等工作,采用人防、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全力防控藻类水华。
同时,我市坚持全民治湖、科学治湖、系统治湖、依法治湖,推动洱海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2020年至2022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洱海水质评价结果连续三年为“优”。2022年上半年水体透明度最高达2.74米,为近十年来的最好水平。
杨国勋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抓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宣传、贯彻、执行,健全完善洱海保护网格化管理体制,积极申报洱海国家级美丽河湖。同时,以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全域之治、系统之治,全力推进洱海水质、水环境、水生态“三位一体”同步改善,奋力把大理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国示范样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基地,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记者 鲍亚颖 戴向晖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