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2年12月22
星期四 第2232期

大理时讯深读 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3版:深读 PDF原版PDF下载

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述评(下)

2022 年 12 月 22 日 星期四 阅读:5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应对风险挑战中统筹推进发展和安全

几个月前,跨国公司格兰富的商用建筑业务全球产品高级总监奥克森作出一个重要决定:举家从丹麦定居上海。

连续5年参加上海进博会,让这家跨国企业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空间。“来中国发展对企业和我个人而言,都是一个重大机遇。”奥克森说。

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进博会年年如约而至,届届客商云集。

“5年前,我宣布举办进博会,就是要扩大开放,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现在,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2022年11月4日晚,习近平总书记第五次在进博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传递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时代强音。

当今世界,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传统国际循环弱化。相比以前,我国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只有立足自身,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才能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加快绘就。

立足扩大内需,在畅通经济循环中激发活力——

在广西钦州市钦北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青年枢纽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青年枢纽、企石枢纽等控制性工程一期工程已陆续开工,预计明年2月底前具备全线开工条件。”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多地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重要支撑;以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推动优化商品服务供给;推出若干举措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一系列政策举措瞄准堵点卡点,促进内需潜力释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重要部署:“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内外联动格局中重塑优势——

日前,一列满载水果的列车驶离老挝磨丁口岸,穿过中老铁路友谊隧道,进入中国磨憨铁路口岸。

作为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中老铁路日前迎来开通运营满一年,交出客货齐旺“成绩单”:累计发送旅客850万人次,发送货物1120万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9年多来,已有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一带一路”这颗梦想的种子正成长为参天大树,为各国开创出一条通往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部门宣布在全国增设29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发布,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历史反复证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11月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把握发展主动,在推进高水平开放中筑牢安全底线。

发展和安全,如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必须加强战略谋划,及早作出调整,确保供给安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受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影响,全球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国内保供稳价压力增大。

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23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2115亿元,开展十大主要粮食和畜禽育种攻关,全力做好能源粮食等重点物资供需对接,坚决保障运输安全畅通;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开工建设,中国海油勘探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千方百计保障粮食能源安全。

保障港口、站场等集疏运正常运行,及时打通堵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强监测调度和供需对接,稳定大宗商品、关键零部件价格;以有效投资加快产业链强基础、补短板……一系列政策措施次第出台,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打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停步,维护高水平安全不放松,我们就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22年10月26日,陕西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金秋时节,山上苹果园硕果累累,一片丰收景象。

前来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果园、村苹果洗选车间,了解今年苹果收成和产业发展情况。在车间外,他同老乡们拉起家常,回忆当年他在陕北的知青岁月。

“我在陕北生活了7年,当年看到老乡们生活很艰苦,心里就想着怎么样让大家生活好起来。这次来延安,看到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温暖亲切的话语,道出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

回望中,历史性的时刻更显意味深长——2012年11月15日,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十载砥砺奋进,以经济发展成就厚积物质基础,厚植民生福祉: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一组组数字背后,无数笑颜绽放。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着眼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将人民需要作为发展标尺,中国经济航船向着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方向不断前进。

聚焦民生所需,努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全面落实社保费缓缴、稳岗返还、留工培训补助、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探索组建区域劳务协作联盟,健全跨区域就业服务机制;大力实施以工代赈……

11月1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公布有关实施意见,明确促进农民工及脱贫人口就业创业的五方面政策措施。

同在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先行城市或地区启动实施,在基本养老保险之上再增加一份积累,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

“要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新的部署安排。

一枝一叶总关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正在扎实贯彻落实。

坚持制度创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今年3月,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公布,“有宝家庭”迎来减税“红包”,我国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已覆盖子女教育经费、住房租金、大病医疗支出等。近年来,我国个税改革不断深化,为亿万家庭减下负担,提高税收负担分配的公平性。

建机制、扫障碍、破难题。食品安全监管、垃圾分类、清洁取暖、厕所革命……一桩桩“百姓事”,一次次成为改革大计,一步步提升民生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动态调整优化医保药品目录,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近年来一项项改革成果,加速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世纪疫情下,人民健康更加牵动人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部署,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近三年来,我国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进一步的优化措施“新十条”,拥有了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医疗救治、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能力持续提升,疫苗研发和接种取得积极进展,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明显提升。

“这些都为今天的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

把握新阶段新变化,把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

11个设区市低保标准首次全部突破1000元/月。12月1日起,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低保标准市域同标。以“扩中”“提低”为突破性抓手,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不断推进,着力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一系列改革举措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江山壮丽,人民幸福始终是最温暖底色。

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的发展蓝图,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令人向往。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14亿多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必将推动中国号巨轮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华社记者

(转载自12月15日《云南日报》)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