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喜洲东安门外蓝花楹已盛开,并看到网上小视频漂亮的画面,便有了前往观光摄影的冲动。
次日大清早,我从大理古城回到喜洲,取道走大界巷,直达东安门外。果然,环镇东路南北两侧路边的蓝花楹怒放,我不禁十分惊喜。第一次面对家乡如此美妙的景观,我急忙取出相机,留下了一个个美景。
喜洲南北向的环镇东路并不长,西侧为清一色的后清与民国时期留下的典型白族古院落,东侧则是近些年才建成的白族民居建筑,行道树种植的蓝花楹与两侧的建筑显得格外和谐合拍,相互映衬更加凸显了街道的古朴与典雅。
作为生长于喜洲的我,对于故里的每一个变化自然会关切有加。直面眼前的美观景致,怎能不感叹!
蓝花楹,蓝得出奇。这是一种绚丽的蓝,还是一种华贵的蓝,更是一种优雅的蓝。这种蓝,蓝得让人心旷神怡,蓝得让人心驰神往,蓝得让人无法自拔。说是蓝,但它又透着紫。它蓝得安详,紫得跳跃;蓝得潇洒,紫得华丽;蓝得隽永,紫得绰约。
那紫色,让蓝天白云下的古镇,平添了“东来紫气满函关”的诗意,这是杜甫《秋兴》中的诗句。所谓“紫气东来”,乃吉祥的征兆。
一阵清风吹过,我听到了树上花朵相互的碰撞声,便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嗅到了一股淡淡的幽香。它,香得与众不同,比玫瑰低调,但又比兰花浓烈。
我看到,树树盛开的蓝花楹,十分雅丽、清秀、脱俗。它像夏日挂在房间的风铃,在叮咚作响;又像个个娇小玲珑的喇叭,随风演奏出动人的音符;还像少女们穿着的衣裙,伴随夏风在摆动。它的美,难以用语言表达!
我看到,一辆接一辆的欧式造型、装饰华丽、载有游客的豪华马车从树下走过,那色彩鲜明而闪动着的画面美得出奇。在蓝花楹特别营造出的宁静与幽邃的氛围中,那有着节奏的马蹄声声,显得更加清脆悦耳,让人陶醉。
我看到,游客三三两两往树下一靠,蓝花楹像一把硕大无朋的伞,为其遮阳。他们满怀激情,指着花树窃窃私语,变化着位置和角度在拍照留影,给“旅拍”带来意外欣喜,在“好美,好美”的自言自语中按下快门。蓝花楹以它独有的方式,将人们带入梦幻世界,留住了南来北往游客的脚步与思绪。
受游客之邀,我乐意地为他们取景留念,走了一起又来一起。
又来了一阵风,我仿佛听到枝头上的花朵在愉快地歌唱,就像淘气的雨点轻轻爬上枝头,一场花雨到来,路上便铺洒起花朵。走在上面,软中有硬,硬中有软,感觉十分舒适。
突然,身后一声喇叭,我只好停止拍照让到路边。在接连几辆马车过后,我发现东安门左边大院的大门打开,一只大花猫先跳将出来,接着小女孩和爸爸也出了门,他们在蓝花楹树下斜跨走过大道。那瞬间,一个运动着的童话般画面美极了。说时迟那时快,我连忙抓拍下这个镜头。
我想找户人家上楼,以俯视的角度取景,遗憾没能找到。此时如果有幸从高处往下看,树形婆娑雅致的蓝花楹会像一片片云雾,街道会弥漫起典雅的蓝紫,虚幻缥缈。下面有汽车和马车在穿梭,平添几分韵味,让画面楚楚动人,令人目眩神迷,激发人去遐想,那该是多么好的感觉!
头天,我上网为喜洲之行做功课,查阅了蓝花楹的资料。蓝花楹属紫葳科,为落叶乔木,引自南美洲,每年夏、秋两季各开花一次。树冠高大,二回羽状复叶对生,小叶子长椭圆形;花萼筒状,花钟形蓝紫色,圆锥花序成串;蒴果木质,扁卵圆形,形状可人。蓝花楹不仅树形优美,而且蓝紫色的花朵给人以深远、清凉、静谧的感觉,既可观树,又可观叶、观花,被广泛用于行道树、遮荫树和风景树。蓝花楹花期较长,花开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实为一种难得的珍奇木本花卉。
是的,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和乡村引种了蓝花楹,比如昆明的教场路,就成为了驰名国内的蓝花楹大道。而在古城古镇也有了不少种植,但形成气候、有显著成效的还未耳闻。
作为古镇保护利用并重的喜洲,选其作为环镇街道和拓展新区道路的绿化美化树种,凸显其与古建筑的和谐合拍的特点,有利于提升古镇形象,当说值得肯定。
时至中午,我已饥肠辘辘,虽不舍但也只好离开了环镇东路。
下午,我离别古镇喜洲,路上仍沉浸在蓝花楹拍摄的情景中。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