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1年12月13
星期一 第1981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遗落的荒地 贺新房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遗落的荒地

□ 作者 何永飞 2021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一 阅读:29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抒发了对土地的真挚感情和深深眷恋。土地,以博大的胸怀成就了人类生生不灭的希望。面对土地,作为有良知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感恩。

这块荒地,说小也小,说大也大。于人稀地广的乡村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但在到处高楼密布、人如潮水的城市,它算得上是一个小宇宙。我的视线受到长久的束缚,思想受到长久的挤压,能遇到这块珍贵的荒地,我真的所料不及,也无法不让我狂喜。我坚信,这是命运之神馈赠给我的心灵憩园。

我有点不明白,为何会留下这么一块荒地。它的周围已经早就盖起了华丽的高楼,而它依然荒草萋萋,毫无损伤,也没有要遭受侵略的迹象。

我不止一次走入这块荒地。自第一次邂逅,我的魂儿似乎就遗落在这里。我把脚步放得很慢很轻,怕踩伤它柔嫩的肌肤,更怕惊醒它甜蜜的梦。茂密的荒草高到膝盖骨,触及小腿,痒痒的,就像纤柔的小手抚摸着,舒坦极了。古诗词里,荒草是悲凉、孤寂、落寞、惆怅的意象,而在这里,它不一样,非但没有所说的一点滋味,还给人畅快和惬意的感觉。清风吹拂,荒草如浪潮,此起彼伏,向边际荡漾开去。身在其中,自己幻化成一尾自由快乐的鱼儿,尽情地游来游去。这是一片纯净明丽的海,是一片还没被污染的海,所以不用担心落入阴谋的密网,不用担心误食欺骗的诱饵。

蒙蒙细雨飘落下来。我随身带伞,但没有撑开。因为在这块荒地上,躲避是愚蠢的,隐藏是毫无意义的。雨水渗进我的毛孔,渗进这块荒地的心窝,我身轻如燕,泥土的清香扑入我的鼻孔,激活迟钝的嗅觉。吱吱的声音从脚底传来,我把耳朵贴地,可这种声音却听不见了;我把心贴地,这种声音又听见了,且很清晰。这应该是小草发芽的声音,应该是生命在蔓延的声音,应该是希望在旺燃的声音。

置身这块荒地里,可以想很多问题,人生为何苦而短暂?恋爱为何让人忧烦?世事为何难以预料?但想这些都是无聊的,不合适宜,因为这是千古难题,想多了只会让自己更加失落、更加迷茫、更加无望。这时,最好什么都不要去想,望着一棵小草、一块石头、一只蝴蝶、一朵白云,或望着一片空白,发发呆,未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如此珍贵的一块净地,别人怎么会不来呢?当然,我不知道自己不来的时候别人有没有来,总之,我来的时候,只有我孤伶伶地一个人来回走动,或静立。这里我要说明的是,我虽一个人,但并不感到孤单,只是觉得一个人享用这块净地有点奢侈,好东西应该与他人一同分享。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恨不得不睡觉地奔跑,谁还有闲情来这里瞎逛。

有一天,奇迹终于出现了。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带着小孙女走入了这块荒地。他们来放风筝。当时我激动得如遇知音,差点儿就狂奔过去,但最终还是控制住了。我站在百步之外,静静地观望他们放风筝。老人像划桨一样不停地拉动着手中的线,风筝是一只五彩的蝴蝶,越飞越高,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小女孩仰头望着风筝,一边飞跑一边欢呼。明媚的阳光落在她那张娇嫩的小脸蛋上,不禁让人想起梵高画笔下的向日葵。我随即按下心灵的快门,把眼前美妙动人的场景定格在生命的底片上。

我不知道,这块荒地还能在高楼中间坚守多久,但我知道,假如哪天它不存在了,那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出现一个大缺口。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