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1年11月8
星期一 第1958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奔跑百年的 滇越铁路 招租公告 喜洲人创办的《新喜洲》杂志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喜洲人创办的《新喜洲》杂志

□ 作者 尹祖泽 2021 年 11 月 08 日 星期一 阅读:36

喜洲人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出过一本杂志,名叫《新喜洲》。这本杂志是由旅沪的喜洲同乡在上海创办的,旨在振兴喜洲。

《新喜洲》创刊号上曾明确指出:“只要有益于喜洲,能纠正喜洲误解的,或研究学术,或提倡改革,介绍常识的,若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都可以刊载。”所以,《新喜洲》的撰稿者有留过学的,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经商事业有成的,有教师、学生等喜洲人。大家拿起笔各抒己见,为革新喜洲出谋划策,为当时青年人的出路出主意想办法,为抨击封建礼教大声疾呼……

《新喜洲》杂志为十六开铅印本,文字竖排。封面题字由担任过段祺瑞内阁司法部总长的喜洲翔龙村人张耀曾题写。创刊号于1936年5月1日在上海出版。地址设在霞飞路(今汇海路)。

《新喜洲》杂志的主编是赵子励。赵子励,号建华,又名玄壁,懂英、俄、日等多种语言(自学成才)。赵子励初到大上海,在喜洲人于上海开设的鸿兴源商号任职员,当时所见所闻新鲜异常,没有见过的新生事物目不暇接,给他带来极大震撼。喜洲的发展与上海差距甚大,他觉得要改良、革新喜洲,必须引进新文化新思想,而引进的途径就是办一份面向家乡的杂志。于是,赵子励邀约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乡办起了《新喜洲》这一刊物。

赵子励多才多艺,写得一手好文章,他把喜洲的风俗民情写作成文后在上海的报刊上发表,让上海人了解白族文化,同时他也把外面精彩的世界介绍给喜洲人。赵子励在《新喜洲》杂志上,先后用赵履温、子厉、丁万、英、玄壁等笔名,发表近十篇文章,涉及到改革婚姻、习俗、思想信仰、商业教育等诸多方面,提出许多改革意见,其见解卓越,说他是《新喜洲》的神经中枢,一点都不为过。

《喜洲镇志》(2005年版)里收录了尹隆举(1902年—1977年,字晋庭,喜洲大界巷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国民党国防工程处中将处长,1964年受聘为云南省文史馆馆员)发表在《新喜洲》杂志第二期的《青年的出路》。

《青年的出路》这篇文章谈到了当时困扰喜洲青年人“出路”的问题。尹隆举在文中提出了“痴者求天助,智者求自助,天助没有这回事,人助是不可靠,唯有自助最稳当”的人生观,也就是出路就在脚下,要靠自己走出来。而出路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求知,也就是读书学习掌握知识,改变命运。尹隆举在文中进一步阐述道:“读书不一定要做官……读书,乃是为创造事业,为改造社会读书。”这个观点现在读起来也不觉得过时,闪烁着正能量的光彩。

《新喜洲》只出了两期,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而停刊。但《新喜洲》杂志的意义深远,它宣扬的正能量的文化、革新喜洲的倡议、号召喜洲青年求学自立的呼声等等,作为历史文化、白纸黑字存留在《喜洲镇志》等方志书籍中,让后人知道喜洲人曾办过一份刊物——《新喜洲》杂志。

(注:部分资料来源于《喜洲镇志》2005年版)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