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1年7月5
星期一 第1874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云上 的 村庄 喜洲让解桥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喜洲让解桥

□ 作者 尹祖泽 2021 年 07 月 05 日 星期一 阅读:28

喜洲古镇有一座奇特的桥,名之曰“让解桥”。这座新建的石桥位置在坡头村的村头(东边),三岔路口的交接处,紧靠路边,很醒目。

笔者有一天专门去看了这座桥。只见桥边的墙上镶嵌有两块碑记:一块是1933年《岁次癸酉应钟月毂旦重修让解桥记》,另一块是《重修喜洲让解桥碑记》,大致了解了这座桥的来龙去脉,以及现在为什么要在原址上修一座石桥供游人观赏的原因。

“据考之实,取旧忆,垦壤以聚池,叩石为桥,时令四月,既立应。” 这是《重修喜洲让解桥碑记》中提到池上石桥横跨的现象。池,取土挖成的,上面铺卵石河沙,展现河床模样,池边毛石垒砌,扁圆形状。石桥似一付马鞍东西向架在池上,有青石铺成的踏步,石柱和栏板一律雕花,小巧玲珑,别致精美。

笔者拾级而上,九个踏步即登桥面。扶栏而站,眺望远方,微风徐徐,冥思苦想乡贤“让解”之逸事,恍惚中,一朵白云从远处飘来,身着古装的两位乡贤谈笑风生飘然而至,晚辈赶忙拱手致礼,请教大名,一曰杨宗尧,一曰杨士云。“莫不是‘让解桥’的两位乡贤?” 晚辈恭敬地问道。两位先贤含笑首肯。“今何而来?” 晚辈又问。杨宗尧先贤曰:“闻大理市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和大理市喜洲镇人民政府共同重建了‘让解桥’,今天特地来看看,果然是名不虚传,保护、弘扬了传统文化。” 接着,杨士云先贤感慨曰:“换了人间呀!一派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社会繁荣昌盛的景象摆在眼前,将我们先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变为现实,伟大呀!” 杨士云先贤举起大拇指,做了一个点赞的手势。“晚辈想了解两位先贤‘让解’的逸事,请赐教。” 我拱手请教。“区区小事何足挂齿,不谈也罢。” 杨宗尧先贤道。我恳请再三,杨士云先贤说:“碑上有记录,不赘述,望海涵。” 说毕,两人拂袖,乘云而去。“先贤——”我惊叫一声,从幻觉中惊醒过来。定定神,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街市活色生鲜地摆在眼前。回转到现实,我走下桥,到碑记前仔细地研读。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恰逢云南乡试,一天,喜洲的杨士云准备妥当,与家人告别启程赴试。来到城南的桥头与在一起研读的杨宗尧相遇,两人拱手致礼,原来杨宗尧也是去赴乡试的。两位研友学识渊博,且知根知底,如果同去乡试,必有一人中解元,另一人为第二名。杨宗尧对杨士云说,今年的科举考试公肯定抡元(中选第一名) ,我亦不作第二人,今年的乡试我就不去了,并预祝你马到成功。杨士云忙说,还是你去,我下一轮去……两人在桥头互相谦让,纠扯不开。杨士云最后说,你比我年龄大几岁,此次去乡试最为适合,我年轻再等几年也不晚。杨宗尧听听觉得言之有理,不再推让,与杨士云依依惜别。

这次乡试杨宗尧果然中解元。下一次乡试,杨宗尧送给杨士云一枝丹桂件为“科兆”的礼物。杨士云不负研友所望,于“辛酉(1501年)乡试云亦诗经获解元。” “至正德已卯(1519年)云捷南宫入词林(翰林或翰林院的别称),以宫花遗尧。”“庚辰(1521年)尧相继捷南宫,事之奇为振古所仅见。” 两人都中了进士,杨士云成为白族第一位翰林。

后来,杨宗尧官至四川司政,一生“崇正一疏以圣学为己任,殁祀乡贤。” 杨士云“云号弘山精研理学,以给事中致任,科道文荐不起,闭户著书,有‘理学名臣’之目,理学宗传列明五十一,云居三十六,在唐顺之下,冯从吾之上,殁并祀乡贤。”

正如《重修喜洲让解桥碑记》提到:“‘让解’之事,古今鲜有,足表大理人尚节气,崇礼让,重义言道,勤而励学之风,亦吾中华之美德也。固,桥当存,以励后世者,效前人德行,而善其身。” 这就是重修“让解桥”的原因所在,“让解桥”宣传的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气质。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