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岁转,十二地支过去一轮,今年又逢牛年。跨进牛年的门槛,独特的牛文化,为新一年定下快乐、喜庆的基调,关于牛的趣闻和典故也成了人们此时议论的热门话题。
牛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二,属哺乳纲偶蹄目牛科,是我国最早驯服饲养的六畜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甲骨文中的“牛”字双角内弯,像牛头之形。《周易》曰:“坤为牛”,即牛具有地的特征,古人因此说“牛象地任重而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则记载:“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像角头三、封、尾之形。”可知,牛体大、力大,属大牲畜也,不仅能耕田、拉车、供肉食,还用于祭祀。《诗经》曰:“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牛从被驯化之日起,就融入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乐府·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形象地勾勒了草原上大规模放牧牛羊的景象。春秋战国时著名的“火牛阵”,齐将把牛角上缚尖刀、尾上扎芦苇点火,击退了入侵的燕军,一举收复七十多城,其中牛发挥了无穷的威力。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成为历史上的美谈。
作为人类的忠实伙伴,牛的性格十分温顺、憨厚、正直,一向是善良与勤劳的象征和标志。古往今来,我们爱牛、重牛、颂牛。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说自己是像牛马一样被役使的人。唐代柳宗元写《牛赋》,对牛进行了赞美:“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哞然而鸣,黄钟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宋代王安石的《和圣俞农具诗》:“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赞颂了牛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它一生对人类贡献很多,而自己却不取一毛。
现代大文学家鲁迅称颂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还自白“俯首甘为孺子牛”成为妇孺皆知的佳话,并被人们经常引用,喻作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境界。郭沫若《水牛赞》:“活也牺牲,死也牺牲,死活都为人民”,建议把牛当作中国国兽。对国人而言,勤勤恳恳的牛,一生默默耕种于那片土地,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人们的尊敬。死后,肉可食用、骨可熬胶、毛可纺织、皮可制革、角可雕琢,粪做肥料,牛黄还可以入药,无一样无用处。
牛刀小试、牛耳之盟、牛角挂书、牛蹄之涔、九牛一毛、泥牛入海、庖丁解牛、汗牛充栋、初生之犊、舐犊情深……都是用牛来形容的成语,这些都说明了牛和人有着密切联系以及牛的品质习性带给人们的启示。在以牛为形象的美术作品中,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唐代韩滉《五牛图》,被誉为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画面上的五头牛神态各异,或俯首吃草、或缓步前行、或定睛嘶鸣、或调头回眸、或正视前方,笔墨简练,形象极为生动。在当代善画牛的画家中,李可染先生一生酷爱画牛,为世间留下了一幅幅精美的“牛”画卷,特别是他的《牧牛图》,墨气淋漓、意趣横生,讴歌人与自然优美和谐的融合关系,堪称一绝。
牛也是祥瑞之物,凡是得“牛”便是“吉”。传统习俗“鞭打春牛”更是象征春天勃勃生机,以期五谷丰登、吉年有余。古时《鞭牛歌》唱道:“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就是人们将寓意丰收吉兆寄托于牛的写照。唐代诗人元稹为鞭春牛的风俗写下《生春》:“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宋代文豪苏轼在其《减字木兰花·立春》中曾写到:“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牛马年,好耕田。”牛年春天,牛气冲天,给大地带来新的气象新的活力。新的一年,愿我们每个人都像耕牛一样辛勤劳作,创造出美好幸福的生活。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