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有一联:“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茶的境界,是文人雅士们面对人生沉浮时最贴心的精神安慰。秋日灿烂的午后,和友人品菊花茶是一件惬意的事。
据传,一次郑板桥到东台白驹去探望多年未见的老友,此人精通诗文,但无意功名,过着清贫生活,所居之处篱落有致,闲云野鹤,且家中挂有一副堂联:“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享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有儿辈担当。”友人拿糙米饭招待郑板桥,他欣然入席,吃得津津有味。饭后,友人取檐下瓦瓮里的天水,烧沸,从篱笆墙边随手摘两朵菊花丢进去,泡了一杯热腾腾的菊花茶。两个人坐定屋前,一边赏花,一边品茶。郑板桥喝罢拍案叫好,想不到天水菊花茶如此甘醇。于是他雅兴大发,撰此对联相赠,表达了两人的深厚情谊和清贫自乐的生活态度。
“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每年的深秋,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家乡山岗地头、树下河边、篱笆墙外的野菊花开始绽放,地上一片片金黄,弯腰摘一朵,捧在手心,幽幽的清香一下子散开,不禁让人神清气爽。一朵朵小小的菊花在秋日静静地绽放,不与百花争宠,清高孤傲,秋霜雪冻,依旧灿烂微笑,花瓣清新芬芳,摇曳着缤纷的风姿,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魅力,曾引出历代文人雅士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战国时代的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用“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酷爱菊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为官一旬即隐耕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把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在闲适与宁静中,人淡如菊,却又不忘忧国忧民的优良品质,让人肃然起敬。也许,我们也应该多和菊花相处,宁静致远,晕染一些超然的节操。
菊花不仅让人赏心悦目,托物言志,也可采来沏茶,具有益寿保健的功效。《本草求真》认为:“甘菊,其味辛,故能保肺以滋水。”《本草纲目》上亦有记载:“其利五脉,调四肢,治头目风热,脑骨疼痛,养目血,去翳膜,主肝气不足。”因其有延年益寿的药用功能,而得“寿客”之美名。中药古书上有:“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医疗实践亦证明,菊花确有良好的解热降压作用,对现代人的高血脂、高血压、亚健康等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所以常服菊花,对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是大有好处的。
老家人以饮菊花茶为乐,记忆中,母亲做的菊花茶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制作也独特。到了深秋采花时节,母亲总会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迎着露水去田地山岭采摘菊花。回家后,先是把它们铺在屋里的竹席上晾十天半月,然后淘洗干净,放进蒸笼蒸一个小时,最后在太阳下晾干再装进瓶子里。此时的野菊花花瓣蜷曲,颜色略有点黯淡,但香气还是依然。那时节,小小的农家院落,终日弥漫着野菊花滞涩的清香。
菊花茶是茶中的君子,清彻透亮,给人一种舒心润肺的感觉。母亲常喜欢用菊花泡茶给我们喝,她说菊花味甘苦,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等作用,很适合在秋季食用。喝时放上四五朵,投入杯中,沏上开水,那干涸的黄色菊花在水中上下翻腾,如同仙女起舞,慢慢舒展,慢慢起落,展开的花瓣鲜活亮丽、秀挺隽永。而就在一荡一荡的涟漪之中,一股缕缕的花香扑面而来。轻轻地品上一口,顿感菊花的清香沿着鼻孔直入肺腑,于是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这份清香,让人乃至次日口腔仍有余香。
秋高气爽雁南飞,一壶天水菊花茶。 岁月悠悠,我伴着菊花茶香长大。如今饮用菊花茶,也渐渐地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喝上一口菊花茶,能祛除身体的燥热,更能品出生活最纯真的滋味,让浮躁的心归于宁静。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