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0年9月14
星期一 第1681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南诏古街:历史跳动的灵魂 喜洲泥鳅汤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南诏古街:历史跳动的灵魂

□ 作者 何永飞 2020 年 09 月 14 日 星期一 阅读:33

巍山南诏古街,穿过厚厚的历史,依然保持青春的活力。它一头连着辉煌的过去,一头连着亮丽的未来,中间的每一段都魅力四射,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当双脚落在巍山这片神秘而静美的土地上,心头不禁有一种敬畏感。巍山是南诏的发祥地,一个非同小可的国度就是在这里诞生。所以,来到这里,似乎追溯到了时光的源头,让人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让人聆听到了一个部落的心跳声。

早在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就公布巍山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国务院又公布巍山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可见其文化底蕴有多深厚。难怪身在其中,会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也是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场所,其不仅具有巨大的价值,还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为此,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文化报、中华文化促进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于2008年7月正式启动。全国申报的街区有很多,而名额非常有限,可谓百里挑一,竞争非常激烈。南诏古街在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中能一举获胜,名列其中,实属不易,出乎人们的意外。但细细感受一下南诏古街,又会觉得一切又在意料之中。

以前到巍山古城,你若问南诏古街在哪里?很多人也许就站在南诏古街上,但会告诉你不知道。这不是说当地人小气和自私,而是真的不知南诏古街到底是指哪条。民族文化专家范建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巍山城建局工作时,就想把穿城而过的这条街更名为南诏古街,在很多材料里也开始使用这个名字,但没有得到国家的正式认可,民众知道的也甚少。直到2011年上半年,这条街被评选推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在媒体上大量宣传,才广为人知,名字也就此改过来和得到认可。但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并不影响这条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管叫什么名字,它就在那里,它的魅力就在那里。

对于南诏古街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一次就成功的原因,范建伟认为主要是古街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完整地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600多年来,其传统没有遭到大的破坏,更没有人为的改造。他是地地道道的巍山人,就在古城长大,然后又一直工作和生活在这里。问及他南诏古街的过去和现在有何大的区别?他回忆片刻,然后很肯定地说:“没有多大改变,比较传统,就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南诏古街从原文献楼(群力门)开始,向南通过地官坊,穿过雄伟的拱辰楼,经进士坊到原古城中心星拱楼,直达原南门城楼遗址。由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保留至今的南诏镇辖区内的月华街、日昇街、北街和南街组成,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条古街最难得的是既不呆板,又不凌乱,不像某些地方的街道要么中规中矩让人感到审美疲劳,要么错综复杂让人眼花缭乱。其轴线有直、有折、有曲,这给它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同时,沿街建筑的高度与街的宽度比例适宜,这又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舒适感。

行走于南诏古街,两旁的古楼、古坊、古民居、名优特产、风土人情等,让人目不暇接。而这些“古”不是摆设的傀儡,它们都是有生命的,这是一条活着的古街。在那一间间保持着最初风貌的商铺里,可以坐在草墩上喝到口感最好的茶,可以看到有人扭动着身子在用手摇擀面机生产面条,可以买到以前茶马古道上马帮需要的所有行头,可以到挂着“剃头店”牌子的店里用传统的方式修剪一下自己的头发,可以吃到巍山别具风味的小吃,可以欣赏到多姿多彩的彝族服饰,等等。在这里,很多东西,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和吃不到的。

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他们认为生命是从火焰中衍生出来的,火把节于他们而言是一个盛大的节日。这天,南诏古街显得特别热闹,民众自发在家门口竖起火把,有两三米高。人们还要对火把进行装饰一番,写上“六畜兴旺”和“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点燃大火把,男男女女举着小火把,整条街变成了“火河”,好不热闹。当有人左手持小火把,右手抓松香面撒向你的小腿时,会燃起一个火球,但别害怕,也别对着人家骂,因为这是好事儿,是一种美好的祝福,被松香面撒过的人会清吉平安和好运连连。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