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晴
金梭岛记
海鸥是人类的好朋友,善待海鸥天性使然,但向海鸥随意投食,会改变野生动物的自然习性,不利于野生动物种群生存和繁衍,同时海鸥长途迁徙,有携带致病菌和微生物的可能,与人的亲密接触存在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况且,向海鸥随意投食,食物利用率低,多余的食物落入水中,增加了水体的污染负荷……
这条来源于微信朋友圈的“文明观鸥”倡议书,似乎已在悄然宣告:阔别洱海一年的海鸥又回来了。去年同期,我记得还有工作人员把一个移动的音箱推到市中心的西洱河畔或是其他海鸥聚集的地点,一遍遍向游人播报。但我却发觉,人们的兴奋点似乎并不在于“禁止投食”,而在于观鸥,“走起,明天××看海鸥去!”那些疯狂的朋友圈评论,倒是告诉我哪些地方是看海鸥的最佳位置,其中就有我即将前往的金梭岛。
金梭岛是洱海三岛中的第一大岛。在大理,所有自然美景的生成,常常都会带有一段段奇妙的故事传说。小普陀是这样,望夫云、下关风,以及罗荃半岛和塔村是这样,金梭岛当然也不例外。相传天上的一位仙女正在天宫绘织彩锦,偷偷地往地面望了一眼,一下子就被美丽的苍洱风光迷醉了,居然一整天忘记了织锦,直到夜幕降临,才恍悟一天时间已经过去,忙乱之中把织锦的金梭掉落洱海,立即幻化成岛,遂称“金梭岛”。而关于这个岛的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岛的形状好似一把织布的梭子,每天早晨日出东山,便将万道霞光一起映入洱海水中,就像金丝闪烁在岛上,渐而就有了今天的金梭岛。
沿路走来,我一直都对这些充满智慧和丰富想象的民间故事充满感佩。大理一代巨儒李元阳曾有诗赞道:“天上翼石似金梭,欲织银苍水上波。一树珊瑚藏海底,清光夜接月中娥。”但我知道,金梭岛的闻名不只在于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还在于它悠久的历史人文。据海东民俗专家张奋兴所著的《海东风物志(三)》记载,南诏王室曾在岛上西边的临港海湾建造了一座避暑的行宫。并称1984年,金梭岛上出土了一大批数量较多、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文物,其中的243件交给了大理州、市文化局,其中有大量的石刀、石斧、石棒等石器,还有陶罐、纺轮、鱼坠和青铜矛、钺、钗和铜柄铁剑等珍贵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金梭岛上已经有人类居住的痕迹。
家住附近的杨映石告诉我,1998年环海公路开通以前,金梭岛在海东地区一直有着一种特殊的地位,因为村里曾造有一条大型轮船,所以海东人出入下关、大理大都要到与金梭岛相对的塔村码头搭船。后来为方便乘客,那条轮船也会绕到向阳、下节、南村、下和等沿岸村庄,以及西岸的龙龛、才村和南岸的下关接送旅客。
面对如此一个神奇美丽,同时又有悠久历史的岛屿,我早就充满了神往。上周日,我在走完塔村后就已经来到前往金梭岛的渡口,隔着一河粼粼洱海,狭长的金梭岛果然就似一枚梭子横在湖心,我能够清楚地看到岛上的村舍和道路。岛上平地不多,村后就是高凸的山岗,所以感觉沿着岛山建成的一排排房舍不是盖在地上,而是直接盖到了水平面上。我在晚霞之中暗暗品匝了一番“翼石龙岗两相眸,银河下界起鸿沟”的诗境,据说作此诗的赵廷勋先生仅是金梭岛上的一个村翁,早年曾作为海东民兵营长到西洱河电站参加“民兵大会战”,晚年一直生活在与金梭岛相对的塔村,我一直感叹他笔下的诗境何等壮美。但为赶最后一班回城的小客车,我只得暂先告辞回来。
今天一大早起来,看到明朗的阳光照进小区院子,碧蓝的天空让我迫不及待走出家门,望金梭岛而去。
塔村码头,阳光被山头遮挡,风吹甚寒,我不禁打了一阵哆嗦。守船的小伙子裹着一件长大衣,把我带到一个铁皮屋的窗口开了张收据,在递给我的时候说:上岛来回船票二十块,停车十块!说完后又问我上岛找谁?我说不找谁,就是去玩!他还是再问了一遍,说如果找人,那就不收渡船费和停车费了!这样的友诚让我实在有些感动。在等船的几分钟里和他攀谈上了,方知道小伙子也是岛上村民。而这渡口亦是岛上村民集体所设,村民往来自不用付费,而往来游客缴纳的船费,则用来支付船只往来的燃油、人工和折旧,赢利还将用于其他的村民公益。在他的话语中,我顿时明白先前给我开具的收据存根,同时也是他作为每日结算的凭证。细致的工序,体现了执行人员孜孜以求的账清目明和磊落胸襟。
在和小伙子闲谈的时候听他说起,岛上没有一分耕地,村民全是渔民,自古就以打鱼为业。而且他的讲述与当初在小普陀遇上的摆渡大妈所述大体相当,如今为了保护洱海,政府长期封湖禁渔,并在禁渔期间给全体村民每人每月两百元的生活补贴。不仅海印村和金梭岛,享受这一政策的还有沙村等洱海沿岸的传统渔民。而今,岛上的居民已大多转向旅游业等其他行业。
正说话间,对岸船来了,我和一些坐船的村民一起上了渡船。那是一条核载18人的铁皮机动船,驾驶舱设在船头。只有我和一两个老人小孩进了船舱坐下,更多的人是直接站在船尾。船是村民出入的唯一途径,而且不仅载人,那些前往向阳镇赶早集回来的,还背着沉沉的果蔬粮米、油盐酱醋,甚至工具建材、家禽猪鸡等等。现今岛上村民的一切生活用度,都通过这条船运输往返,村人们外出赶集、探亲、访友、上学、做工,都极是方便。
迎着上午的太阳和微微的轻风,粼粼波光辉映下的金梭岛,好似被镀上了一层金。我不禁想到这水的博大,无色无味,你给它什么颜色,它就回报你什么颜色,给它什么味道,当然也就回报你什么味道!但倘若你只是将废水、垃圾、残渣、废料和各种污染物投入水中,那么它回报你的当然也只会是蓝藻和不能使用的劣性水质。没有水,生命根本无法存在。我们依赖于水,无论饮用、洗漱、养殖、灌溉,还是航运交通、工业生产,包括发电、清洁、降温等等,无一不需要水,并且是清洁的水。可这一切近乎贪得无厌的索取,最终回报于水的几乎都是污染和浪费。
虽还未上岛,就看到位于小岛中心的码头前面,已有数十只海鸥在水上或飞或游,哇哇的鸣叫声,点染出一个鸥鹭翔集的热闹世界,我忍不住站起身子来到窗前,掏出手机对着水天相接的远处连续按下快门。“再等十来天吧,海鸥能把整个湖面栖满!”告诉我的是一位同船的老人,说话时正坐在我对面的座位上,笑容可掬,露出一口白牙。百年修得同船渡,一面短短的邂逅,就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岛上村民的热情与好客。
码头设在小岛的正中位置,更形象地说法,是设在位于“金梭”中心的低洼地带,两侧是高凸的山岗,中间的山坳就成了一个房舍密集的村落,新盖的房舍则沿着湖岸向两边伸延。在码头所在的开阔地带,青石砖铺成一个小广场,久而久之成了一个小集市,卖小吃、干鱼干虾、海菜等各种土特产的摊点沿路摆开。一下船我就往广场边缘走去,因为远远就看到了大青树下有一块宣传栏,上面有一些关于这个岛的介绍文字:金梭岛位于洱海湖区的海东镇境内,长约2000米,平均宽约370米,总面积74万平方米(约1110亩),高出洱海水平面76.6米,是海三岛中最负盛名的第一大岛。岛上历史悠久,是白族族源胜地,南诏王国行宫遗址,百人龙舟竞技发源地,渔文化独树一帜,渔作景观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
旁边另一块宣传栏里进一步介绍:“金梭岛是大理市为数不多的专业渔业村组之一,全村自然形成一个村委会,有581户,1483人。”但我在宣传栏里看到的平面图,却感觉金梭岛并不像只梭,从天空俯瞰,它更像一个不规则的葫芦。
我沿着湖岸,从小广场一直向北走去。村道是直接修在水边的,高出水面大约两米,路面同样铺着青石方砖,给人一种清洁古朴的视觉直感。而让我感叹的是村道里没有一张行驶或是停放的汽车,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村民把所有的私家车辆都停在了对岸的塔村码头,回到村里,大家就都成了同样的平常人,再无高低贵贱之分。一排房舍是直接盖在贴山的湖岸,起初小广场边缘的开阔地带还有两三排,后来就成了单排,从房后的山岩痕迹可见,这些都是后来从山崖上渐次开凿出的平地。但这样的平地却一直向北伸延,直到小岛的最北端。我知道它还从相对的方向一直伸延到小岛的最南端,所以岛有多长,村子就有多长,这也是洱海之中一道仅有的独特景观。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