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市医疗保障局精准施策,大力推广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政策。截止目前,我市1585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
完善医疗保障政策,降低自付比例,是确保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的关键。市医保局通过构筑参保缴费应保尽保、待遇保障应报尽报、慢病管理应办尽办、报销比例应补尽补的“四重保障”,让贫病有依靠。
“市医保局自2017年实行健康扶贫政策以来,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到位。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应保尽保,通过各乡镇对城乡居民进行集中征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数据比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应保尽保、不漏一人。”市医保局待遇结算科副科长杨国伟介绍,“对门诊报销比率提高5%,特殊慢性病28种的报账比率也由原来的60%至70%提高到80%,其中,重度精神病和终末期肾病综合征门诊和住院报账比率达到90%。通过各项政策实施,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因病致贫、不因病返贫。”
健康扶贫政策的实施,对于家住太邑乡新村的三代红一家人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去年8月以来,患有胸主动脉夹层的三代红连续住院4次,医疗总费用高达23万元。通过“四重保障”共报销21.3万元,个人自付1.7万元,报销比例高达92.5%。
三代红的妻子自发秀说:“我丈夫自从得了这个病就住院比较多,今年1月在市一医院住了11天,幸亏有住院费用报销,住院用了5万多元,我们自己才出了5000多元。”三代红也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有信心,他感激地说:“多亏了现在的扶贫政策,我的病情也逐步好转,我们建档立卡贫困户再也不怕生病住不起院了。”
在我市唯一的山区民族乡——太邑乡的脱贫致富道路上,健康扶贫政策还为患有慢性病的贫困家庭撑起了坚实的“保护伞”。
“通过市一医院的筛查,我们村符合慢性病办理条件的有48人,市医保局也安排专人到市一医院慢病科协助办理,这是一件相当便民、惠民的好事。” 太邑乡者摩村委会副主任杨福介绍,“这48人以外的疑似有慢性病的贫困户,经过医生鉴定,达不到办理条件的,我们就把他们列入两病备案里进行管理,让他们享受到同样的政策。这些成效的取得也得益于近几年大力实施的乡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我们村贫困户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100%。”
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不断为山乡群众筑牢健康之基,村民也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清洁水源、美化庭院,共同奔小康的美好愿景近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