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我市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生态优先,扎实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力打好“三大歼灭战”,强化截污治污体系运营管理,环湖6座污水处理厂和29座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建成52公里生态廊道,全面启动“1806”小镇建设。3个水泥厂如期关停,流域非煤矿山全面关闭退出,实施矿山生态修复5711亩;推广商品有机肥3.89万吨,开展绿色生态种植8.48万亩,收集处理畜禽粪便8.05万吨,实现流域大蒜零种植、高毒高残留农药零使用。
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实施末端拦截消纳试点项目,全面封堵无序取水口、排污口,农灌用水量减少30.3%,实现清水入湖2030万方,基本消除主要入湖河道Ⅴ类及以下劣质水体。实施海东面山绿化2.19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8500亩,新增湿地1080亩。“三清洁”“洱海保护日”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岸上措施与蓝藻应急处置等湖区措施同步推进,洱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连续2年实现7个月Ⅱ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抓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苍山保护管理条例》宣传贯彻,稳步开展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全面停止海东开发,流域建设行为得到有效管控。
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93件,整改环保督察调研检查反馈问题393项。统筹水气土综合治理,全面完成节能降耗年度目标,“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洱海模式”受到韩正副总理和国务院督查组、生态环境部回访调研组充分肯定。
记者 郭鹏昌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