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0年7月14
星期二 第1637期

大理时讯清碧溪 静水莲花 趣谈古代暑假 屋顶上有星空

第4版:清碧溪 PDF原版PDF下载

趣谈古代暑假

□ 作者 曾 龙 2020 年 07 月 14 日 星期二 阅读:28

暑假已至,学子们又迎来了一段自由而充盈的自我探索时光。

早在19世纪中叶,暑假就已有了起源。当时的美国教育家HoraceMann等人对美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制定寒暑假。这一举措很快就得到了医学界和心理学家们的支持,他们认为夏天孩子们挤在一处容易生病。同时,加上美国中产阶级开始兴起,父母们在夏天也乐于带孩子外出度假,所以到了二十世纪初,暑假已成为了美国普遍接受的制度,并开始在全球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到了清朝末年,西学东渐,国外的学期制、体育课等新鲜事物也逐渐被引到中国教育中。1903年起,新式学堂开始出现放暑假的现象。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已经完成了暑假在中国所有学校的普及。

不过,说起暑假的起源,有两种传说倒颇有趣味。一种是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旷世奇人鬼谷子,他当时隐居在云梦山鬼谷洞教徒授艺,由于鬼谷洞内有一口山泉井,每到暑期,山泉就会喷涌而出,充满整个洞穴,让鬼谷子无法上课,所以只好放假。“放暑假”的传统也就从此开始,并沿袭至今。

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暑假本来叫“塾假”,是以前古代私塾的放假模式。一般是在夏天放假,为期12天,所以人们就把“塾假”叫成“暑假”。

不过,在古时学校的学规里,一直都没有提到过放暑假的规定。直到隋唐时代,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才开始确立了国子学假期制度。和我们如今的寒暑假不同,当时的假期主要有三种,田假、授衣假和旬假。比如旬假是指一个月每旬放假一天,即十天放假一天,供学生们休息;田假则是专门为农忙时期而放的假,这时的贫寒以及农家子弟都会赶回家里帮忙;授衣假起始于唐朝时期,意为九月天气变冷的时候,专门放假给学生回家准备御寒的衣服。

说完放假,学生们放假时的活动也颇值得一提。除了上述说到的劳动,和如今的学生一样,游玩也是古时学生放假时的一大主题,虽没有现在的电子设备,但他们的假期却依旧丰富多彩,如玩陀螺、抖空竹、斗蛐蛐等传统游戏都是增添假期趣味的方式。

当然,要说假期最为兴盛的当属游学了。比如汉代学子为了向经学大师学习,不远万里前往求教,最盛时学生竟然多达3万余人。当时游学者涉及地域之广,班固《两都赋》以“四海之内”加以形容。像许慎、蔡玄等许多名士都曾有过游学切磋经学、开阔视野的经历。

寻找一件事情的趣味,回溯历史往往是最为便捷而有效的方式。如此时读暑假的历史,心中就自多了一种味道与趣意。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