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0年6月23
星期二 第1623期

大理时讯专栏 明日之湖

第3版:专栏 PDF原版PDF下载

明日之湖

——青年作家北雁环洱海田野调查笔记之五十

2020 年 06 月 23 日 星期二 阅读:36

2018年9月9日

星期日 阴有小雨

长育村记

昨天已是白露。一大早起来点开手机,朋友圈里全是关于这个节气的诗书画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露从今夜白,月似故乡明”“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读着这样的诗句,思绪就如同一对打开的翅膀,让我在床头便开始想象这一天里见到的洱海会是怎样一种美丽?但我最初计划好的行程却被连夜的大雨中断。

是的,今年雨期太长,节令的变换竟让人有些浑然不觉。在家里困了一天,接着晚上又因为给一家杂志社赶篇稿子,熬得太迟,结果困倦无比地躺到床上,反而就睡不着了。今早上醒来打开手机,差不多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浅睡。天色依然阴沉,但我已经不想一拖再拖。胡乱洗了把脸,就随手捏了把伞出门往海东车站赶去。

我说过,洱海东岸,沿山开凿的这条环海公路,我曾无数次地走过。两周前来到双廊,结束走访之后,我和好友杨利军就是从这条路上回去的。沿途数十公里的湖光山色和村落景观,又在心里暗暗重温了一遍。我一直觉得这是一条较为危险的公路。沿山的石崖被浇上了混凝土,但到了雨季,常常还是有沿山滚下的砂石横在路心。海东边的连山,植被稀少,土层很薄,岩层很厚。料想公路修建当初,必定是开山凿石,历尽一番苦辛,但这许多移山填海的工程印记,似乎也在暗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记得20多年前,我考到位于下关洱河之畔的一所学校读中专,每每周末或是假日从海西搭车往返,都能清楚地看到当时修通不久的环海公路,如同一条白线镶嵌在湖东的连山之中,偶尔出现的一两块平地,就似一个个狭小的山坳。那条清晰的白线直到20年后的今天,方才因为风吹日晒和霜雪雨露的侵蚀稍稍变得黯淡下来,渐渐还原为大地的原色。

多年之后我亲历海东,才知道当年我身边的许多学长就出生在我之前描述的那样一个个与世隔绝的山坳。在群山如簇、大江纵横的云南高原,几乎所有的孩子出门都得翻山过岭、走山过涧,独独洱海以东,一代代学子却得靠父母或是亲友的一条条渔船,花一上午或是一下午的时间横渡洱海,到达对岸的沙村、桃源、龙龛或是才村。风来雨去,年复一年。云南有句老话说得好:隔山容易隔海难!出行的不易和父辈供书的艰难,也常会引发失学、厌学、辍学。同样也曾有很多悲剧就在洱海之中发生,有的甚至连家带口一起葬身洱海。天有不测风云,那些回不来的人,常常被人们视作是命中该有的劫数。然而这许多我无法想象的苦痛,仅仅是每个海东学生漫漫征程中的第一步,因为来到洱海西岸,他们甚至还来不及抹去洱海之中风吹浪打、九死余生的惊恐与不安,又得赶车赶程,急急转赴那些位于喜洲、大理、下关或是更远的城市学校。所以我忍不住要道上一声:洱海有多深,海东人民的苦楚就有多深!横渡有多难,海东人民的出行就有多难!

洱海之东,山太高太陡,而平地则又太少太窄。造化之伟力,恰恰就造就了这样一个个与世隔绝的桃源天地。在环海公路通车以前,海东的每一个小山坳,都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神秘世界。直到20年后的今天,洱海东岸这一个个尘封的山坳,似乎还保留着一种古朴、悠远、宁静、荒凉与纯粹的韵味。湖港海湾、普陀小岛、小桥村庄、山重水复,一幅幅绝美的山水图画,让人美不胜收,忍不住一阵阵感叹。

海东镇一过,汽车就在山水相接的湖岸疾驰,紧贴山崖弯转反复,有时高到半山腰,有时低到了与水平行的位置。雨水的浇灌,让两边长满旺盛的山间野草。路沿不知在什么时候种上了一株株樱花,在车窗外留下一连串婆娑树影,料想待到冬寒料峭之时,明朗的阳光下肯定会是一道樱花浪漫的风景,在山寒水瘦之间独显秀美之色。但此时的天空布满乌云,昏暗的苍穹之下,看不清对岸的任何风景,我的整个视野就只剩下半面狭窄的洱海。海的这一边是山,以及天际之下那一条起伏的波浪线,突然之间就会有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山坳撞进视野,云隐雾萦之下,村庄、田野、河流、湖湾、庙宇,也就此闪现。

长育便是洱海之东一个狭长的山坳。如今环海路可以让人在这个类似扇形的狭长港湾随意驻足,尽览洱海山光水色。莲花曲,这便是双廊“双曲”中的一个曲。但回视湖东这个两山相夹的山坳,沿路高耸的湖边楼房已经完全挤满了整个坳口,一次次从湖边经过,我竟一直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个贴山而居的小村。直待阿灿绕过环海路从村北边调头回来,把车子停到村中央复线路上的一棵大树下,我方才知道沿路建房的长育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大村,而村后还隐着一大片空旷的梯田和平地。

阿灿和我相识已经十年有余。那时我们都还在洱海之源的乡村学校教书。山南水北,相隔不止一百公里。但缘分居然让我们没有错过认识的机会。从此一见如故,无话不谈。后来,阿灿入赘到了同在海东位置的挖色,结婚当日,因工作繁忙不能赶来道贺,于是当年的春节假期,我便带上新婚不久的妻子专门来到挖色找他,借此第一次踏上洱海以东这块让我期待很久的土地。

光阴如逝,转眼已经十年过去。如今阿灿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来挖色后,他一直坚守在双廊镇往东大约20公里一个叫“大石”的山区学校。每个周末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30多公里的路程,让他对洱海沿岸的大小村落和沟河潭渠如数家珍。一大早,他就在挖色高架桥下的光邑村口接上我,然后在他家干净的小院子吃过中午饭,便开着车在一阵小雨中把我带到两周前路过的长育村。长育隶属双廊。我们现在停车的复线路,其实就是20年前的环海路主线。而今环海路被修到了真正的沿湖地带,复线路从此失去了昔日的车水马龙,但位于村落中心的沿路店铺依旧人气不减,建材、农药、化肥、家电、日用百货、大药房、小吃店,由此村民的日需供应可见一斑。

我们沿着一条不算太宽的村道往东走去,密集的房舍透视出村落的庞大。一条村道总在上坡弯转,走不上一百米,便又向另一边转去,蜿蜒蛇行,想来村落新建之初就完全没有什么规则可言。狭窄的沿山地势,造就了这种独特的建筑格局。我们沿着村巷弯转,不多时便转到了村外,远处沿山的地带便是梯地,一丘一丘,如刀如月,环环相扣,种上玉米和蔬菜,在阳光下透露出几分成熟之色。铁路和高速路的高架桥从山坳后方交叉通过,如同两条缠在一起的长龙——所有这一切,在村前的洱海边上是完全看不到的。房子太高太密,同时也就此隐去太多村落的神秘。

走不多时,路又把我们重新带回村子中心。拐过一个弯,我们就在一座古老的大门下面发现了一口古井。井边有一个石砌的长方形冲洗水糟,光滑的表面透视出年代的久远。尽管在我们到达之前,天空已经淋过一场雨,但古井和水糟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尘不染,显然早已弃用多年,灰尘、泥埃,在上面打上了沉沉的时间烙印。大门紧锁,我却可以从这种古旧之中看到曾经的恢宏气度,突出的斗角和门壁上的诗书笔墨,看得出这曾是一户读书人家。带着几分好奇,我从门缝里看进去,庭院里石板铺地,植花种草,却也是一种别有意趣的境界,只可惜花草长时间无人修整,显露出一种荒凉之色。我此时有些怜惜这座清冷的宅院了。遥想当年建盖之时,该是怎样一桩浩大的工程?而村中这样的老房还绝不在少数。交通不便的洱海以东,自古就有许多能工巧匠,像这样的古建筑大多采用石砌的墙体。事实上早在湖边路过时,我就注意到山坳周边植被稀薄的光山,以及环海公路沿线因为采石而被切割得有些陡峭的石崖。是的,就地取材的建筑方式的确经济实惠,同时可以想见我们的先祖在创世之初曾是多么的勤俭、智慧、果敢、英武无畏,在一丝一毫之中展现地域与民族的风格特色。然而今天城市化的加剧,无疑会把大量的建筑遗失在光阴的背后,沦为自生自灭的一片死寂。

行不多时便看到一两幢豪华极至的大别墅,宽大明亮的玻璃窗和严丝合缝贴满青色石砖的墙体,如同一个浓缩版的小型宫殿。大门也同样建得豪华气派,甚至还有些刻意的张扬之态,在门外留出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幽径,两边自是花木簇拥、假山流泉,一直延伸到门内的小花园,流水台榭的小院,构筑出一种私家园林的格局和气魄,一下子与刚才老巷之中那个门庭凋弊的古院形成鲜明的对峙。而这似乎也在述说着一个无可争辩的道理:今日的海东已绝非当日的闭塞天地。

我曾一次次地说过,白族人最为注重的就是自己的居所。无论古今,建造这样一个个高大舒适、美观阔气的住宅,我们无不为之费尽心力,天时、地利、人和,还有财富、人脉、卓识、远见、志向、家风,当然还有金钱、劳工和时间的叠加。时至今日,这一切的得来却还更加昂贵,或者将之说成是奢侈。政华和我是在今早的客车上认识的,和我差不多年纪,个子不高,但极是墩实。他跟我聊起了他的病。其实也没什么大病。就是一颗0.7公分的肾结石,突然发作起来,腰杆疼得让他赶紧放下手里的生意进城找医生。拍了片子,听清了医生的诊断,他不紧张了。然而他担心的是有可能要住院做手术。当然他怕的不是疼,是搁不下的生意。在交谈中我知道他是开大车的。“七大行动”以来,洱海周边的砂石禁采禁销,价格却数倍攀升,可海东沿岸遍地盖房的势头只增不减,砂石得到离洱海300公里开外的永胜、攀枝花去拉,政华每天能跑两趟,每趟拉八方砂石,一天下来能有上千元的赚头。

我想政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建一栋房,原料远非几车砂石。而且我们应该相信如今各种行业和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链条,环环相扣,彼此依存,就比如政华的车轮能够带动永胜、攀枝花的砂石开采,带动当地的劳动就业,同时也会刺激交通、汽修、石油销售和餐饮服务的发展,这或许也正是现今经济繁荣的重要推手。可我们是否想过,那一座座惨不忍睹的砂石矿山在雨季会带来怎样的灾难隐患,对当地的环保、生态和旅游发展又将带去怎样不可修复的破坏?而我们又可曾想过,百年过后,无论何其壮美的建筑,都只不过是一丘薄土。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