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在西南的横断山脉间蜿蜒,串联着高原的千年时光,串联着众多民族同胞的心和梦。其所经地区,有高山峡谷、有密林雪峰、有悬崖峭壁、有激流荒野、有陡坡窄道,故必然崎岖坎坷、艰险重重。赶马人每次出门,都不免会有些伤感,因为身置古道,可预料的险情有很多,不可预料的险情更多。路途茫茫,不知何时能回,不知是否能回。无数赶马人,不仅在这条古道上耗尽青春,甚至还会在途中付出生命的代价。民歌里唱到:“砍柴莫砍葡萄藤,养女莫嫁赶马人”,有些以赶马为生的村子或小镇,至今还保留着贞洁牌坊和寡妇巷,从中可以体会到女人嫁给赶马人后所承受的煎熬和痛苦,难怪嫁女会对赶马人极力避开。但赶马人有无畏的精神,有良好的品性,且见多识广和谈吐风趣,会让很多女子倾慕,继而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把自己的未来偷偷地抵押给行走天涯的赶马哥。
“因茶而盛,为马而生”,故称其为茶马古道。这条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且一直发展到民国,可谓历经风雨沧桑。一代代赶马人,用自己的足迹描绘出高原的亮丽图景,用自己的血汗滋养出时代的繁茂之歌。他们的名字能留下的很少,他们的背影也已消失在古道的尽头,但谁也抹不去他们生命的高度和深度,山有多高,他们就有多高;谷有多深,他们就有多深。当我沿着这条古道,逆着岁月行走,捡拾到关于马帮的记忆碎片时,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敬佩和敬畏。也许我手里捧着的碎片是不完整的,是微小的,可它们都闪着耀眼的光芒,都经得住淘洗和打磨,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茶马古道分为滇藏线和川藏线,但这只能算是两条主干道,不是它的全貌。与很多路不同,茶马古道不是从此端到彼端这么简单,也不是只运输物资的通道这么简单。它呈网状,通向四面八方,所覆盖的区域甚广,造福的民族甚多。滇藏线和川藏线的起点,一个在云南,一个在四川,都通往雪域高原西藏,但它们的终点却可延伸到境外的尼泊尔、不丹,甚至更远。茶马古道有外在的轨迹,就是从一个地区到另外一个地区,还有看不见,而又不可否认的内在轨迹,就是从一个民族的心到另外一个民族的心,从尘世的俗念到神灵的超脱。
于藏族同胞而言,“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这看似有点夸张,但确实如此。藏族谚语“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意思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茶叶对藏族同胞之所以如此重要,跟他们的生存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关。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奇寒和缺氧是必须得面对的,为御寒,他们要吃高能量的食物,比如:牛羊肉、奶制品、糌粑等。而这些高能量食物又不易消化,还有身体不能缺少维生素,只好以茶来调节和弥补。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藏区不产茶,所需茶叶只能从产茶地云南和四川驮运过去,这就是茶马古道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以茶治边、以茶稳边是以往官方实施的政策,如果茶民或商家违反相关政策,把茶叶私自贩卖到禁区,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重则会被凌迟处死。但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和背夫运送的除了茶叶,还有其他物资,比如:麝香、绵纸、藏药、盐巴、布匹等,甚至还有关乎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佛像、十字架、经书、法器等。茶马古道,所含内容之丰富,超乎我们的想象,这也是它的神奇之处。
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居住着众多民族,他们也许同饮一条江,同靠一座山,但有共性而外,还有差异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生活习性、民俗、文化、信仰等方面,如果处理不当,或没有相通的脉络,很容易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但茶马古道沿途的村庄和集镇,不管生活着多少个民族,他们都彼此尊重和包容,能够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无疑,这条古道便是各民族同胞之间的情感纽带。小小的马蹄,踏出民族的和弦音。茶马古道上行走的有彝、藏、白、纳西、苗等民族同胞的马帮,他们命运相连,生死相依,从不结仇。路窄处,他们主动避让;有难处,他们相互帮扶;遇险情,他们共同抵抗。他们亲如兄弟,成就可贵的马帮精神。他们的脚印层叠在一起,成为一部厚厚的民族团结之书,成为一座高高的民族共荣之碑。通过茶马古道,有些民族已完全融合在一起,像西藏的盐井,有一个纳西族村子,他们的祖辈是从丽江迁徙过去,与当地的藏族同胞生活在澜沧江畔。到现在,这个村子的人依然是纳西族,但他们平常说话却用藏语,已经不会说纳西话,不了解根源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土生土长的藏族同胞。重返茶马古道,不管是抵达藏区,还是其他民族地区,我虽听不懂当地人的语言,但从他们和善的面容和眼神里,感觉到的是久违的人与人之间的暖情和友爱。
茶马古道是具有神性的一条路,与信仰紧密相连。西藏是世界的至高点,也是灵魂的至高点,在这里,人们能静心和净心,能得到感化和开悟,从而活得更加幸福和超然。不管是滇藏线,还是川藏线,茶马古道最终都抵达同一个高度。茶马古道承载着救赎灵魂的使命,佛教信徒朝圣走的是这条路,西方传教士背着十字架和《圣经》走的是这条路,他们信奉的主不同,但他们的核心和宗旨是一致的。在高原的圣土上,他们不是水火不容,而是同生共长。所以,至今我们还能看到一幕幕不可思议、令人感叹的场景。在茶马古道经过的怒江地区,我们看到同一个家庭有三四种宗教信仰,而竟然能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相处得比一般的家庭还要和睦;在各路马帮汇合的康定,河的此岸是一座寺庙,彼岸是一座教堂,二者相隔之近真的不多见,能长期友好相望和并存亦不多见。像这样具有传奇色彩的,在茶马古道沿途不计其数。追寻着马帮的足迹,我一路行走,目光碰触到轻盈的白云、纯净的蓝天、圣洁的雪山,碰触到路口的玛尼堆、高处的经幡、岩石上的佛像,致使各种俗念纷纷脱落,身心越来越轻。高原人对神灵的敬畏,其实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有敬畏,才能被净化。
茶马古道,有血、有肉、有骨头,有硬度、有温度、有灵气。它不会止于高速路畅通的时代,因为它通往民族魂和生命净地,不论何时,它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有不可替代性。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