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20年3月4
星期三 第1549期

大理时讯专栏 明日之湖

第3版:专栏 PDF原版PDF下载

明日之湖

——青年作家北雁环洱海田野调查笔记之三十九

2020 年 03 月 04 日 星期三 阅读:22

2018年7月22日

星期日 阴转小雨

远望上关

出桃源村后,洱海沿岸便没有了可行走的道路,我只能选择从大丽公路上走过。隔着中间的田野,远远对视洱海,突然就给人一种敬畏,或者是一种携手同行之感。是的,其实从选择行走洱海的第一天起,我就发觉这是一个何其美妙的过程。伊人洱海,她一直是我最美的陪伴,沿路走来,她有时就在我身边,起伏的浪波如同恋人缠绵的低语;有时她却与我远隔,在村庄或是田园中流连,她依旧是我心中最大的牵挂。

而今走完环海西路,开始有了这么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与她两两相望,实在是一种最好不过的安排!正北边,水与山都到了尽头,水融山色,相偎相依,如同坐枯海石、初衷不改的赤子。而这也恰恰就是被称之为“百二山河”的大理坝子之中,山与水最直接的对话。山水相夹处,有了山势险峻的上关,也就是曾经声名显赫、被称之为“苍洱门户”和“北关屏藩”的龙首关。可如今,这个曾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洱海门户,就只剩下一个叫“上关”的村子。近1300年间,村子几经易名,时常烽烟不断、兵祸灾荒,却始终固若金汤,守望着大理坝子的安定与繁荣。

长久以来,我始终确信许多人对于这个村子的最初印象,不仅来源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下关、或是龙尾关所对应的上关和龙首关,更重要的是大理四绝奇景风花雪月中的“上关花”。在大理,有一副古代对联极为著名:“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苍山雪映洱海月。”短短二十余字,便将大理四绝奇景串联起来。出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我相信大理的著名,不仅在于天造地设、气候宜爽和物产丰饶,更在于历史悠久、人文卓著,几乎每一座山、每一潭水、每一条溪,甚至每一个村落、每一棵树都有着无比厚重的文化渊源。而独领风骚的大理四绝奇景,更是有着无可计数的人文典故和浪漫凄婉的故事传说。在《大理府志》中,关于上关花的描述读来让人称奇:“花树高六丈,其质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应十二月,遇润月则多一瓣,俗以仙人遗种,在大理府和山之麓,土人因以其地名之。”

上关花种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关于上关花的传说却很凄美。相传一个苍山老樵夫的儿媳临盆数日产子不下,疼痛的呻吟让全家人坐立不安,他亦是无计可施,无奈之中只得收拾好上山砍柴,以避世之态乞求耳底的一丝清静,不想半途中却从一个老者那里要得一颗宝珠回来,让儿媳在嘴里一含,便保得母子平安,方知老者乃是天上的神仙。然而宝珠不慎落地,一下子长成了一株奇异的上关花,后因花开奇异,又能以花瓣医治百病,便引来了贡爷和县官。谁知县官来了之后竟垂涎于樵夫儿媳的美色,把她抓入土牢。樵郎得知,当即提着斧头趁夜潜入土牢,砍倒守卫,救出妻子,回到家中恍悟家已不是安身之所,便抡起斧头砍倒花树潜入苍山。从此上关花只有名,没有花。后来许多地方都把自行培育的与传说描述大抵相符的木棉花称之为上关花。但真正的上关花,至今还是个谜。在被称为神话王国的大理,许多物事的存在都因为这些神话、故事的点缀增添了神秘色彩,就比如苍山七龙女池是因为有七个仙女曾在其中浣纱洗浴,天然成画的大理石是仙女留下的衣衫变幻而成;下关城外的佛图塔,则是人们将段赤诚斩杀的那条祸患苍生的巨蟒焚化后,用蛇骨捏成方砖再经烈火煅烧练就筑之而成……如今考究故事的真假早已经无关宏旨,但蕴藏在故事中的那一切美好,恰恰就是苍洱大地最深远的文化渊源。

从桃源到上关,两村之间是有距离的,而且这段距离应该在一公里左右。初出桃源村,地势稍高,可以大致看得清洱海的全貌。曲折修长的湖岸,被绿树掩映,而此时天色亦在变幻,忽而云雾紧锁,天色沉闷,没有阳光的照晒,风却一直不停,时不时刮下几点雨星,让人不禁泛起阵阵鸡皮疙瘩;不一会儿则又云开雾散,阳光穿破云层,透出几洞光亮,在田园村落和湖水连山之间,呈现一幅亦明亦暗的立体图画。明暗变幻之间,洱海变得更加开阔,灰蓝的浪波不息不止,中间是一团与我平行前进的耀眼的光亮——穿破云层的阳光正好落在上面,粼光千点,合成一团——我可以透过那层光亮,看得到东岸上若明若暗的村落和群山。

步随景移,很快,我的所见又变得狭隘无比了——眼前的上关村子过后,洱海便已到了终点。北岸有很多条河流注入,或许正是千百万年地理演绎变幻之因,在手机地图上,我能够清楚地看到北岸平坦的江尾坝子,同时因为河水冲积而形成好几个伸入洱海的大半岛和小半岛,包括同样原因构成一个个美丽宁静的港湾。我相信就是这条曲折漫长的湖岸线欺骗了视野,让洱海在我眼前慢慢变成一个窄长乖巧的平湖、一个喇叭状的湖湾。于是,青山绿水,萍天苇地以及对岸的村庄,各种岑静的景象就在这一派风平浪静之中竞相呈现。这么多年来,我不止一次从湖边乘车经过,为此我亦不止一次希望能在湖边做些停留。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拥有一次放慢节奏观赏这面平湖的机会。是的,我喜欢这湖边柳树,有的长在水面,有的长在岸边,弯曲的树形和水映成一幅幅动人的图景。我同样喜欢这些浅滩里渐次盛开的荷花,大朵小朵,或粉或白,或绽或谢,又有绿柳、菖蒲和对岸村庄以及昆虫、水鸟的映衬,让人赏心悦目。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对岸的渔村,有人说这是洱海两岸最美丽的村庄,两两相对至多不过一公里,全一色白墙青瓦的大小房舍,在绿树和芦草的掩映之下倒映水中,是一种连绵不断的诗画意境。

湖堤上,青色的铁皮船、渔网被收绑在岸。我知道上关自古就是洱海沿岸一个著名的渔村。多年前,这里还一直风行着“鱼鹰捕鱼”的传统旅游项目。那时从岸边经过,常常可以看到平湖之中一排排坐满游客的渔船,被船尾的渔夫摇上双桨一直送到对岸的西闸尾村,如今因为保护洱海取缔了。这些年来,洱海水质变化实在太快,为此沿湖群众亦做出很大的牺牲。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一种让人感佩的时代正能量。但会不会有一天,在我们保护好水质之后,又重新回过头来抢救这些非遗传承?扶上一个颤巍巍的老人坐到船头,手把手地教后辈孩子怎样划船、打鱼、饲养鱼鹰?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大丽公路、老国道和大凤公路同时在上关汇集,从上至下,最窄处的直线间距应该不超过两百米。车流密集,土地窄少,所以尽管同样是一个美丽的湖滨村落,上关却很少看得到显眼的湖滨客栈。山坡上,高大的楼房却不在少数。我听说一些沿湖村落的农家小户依旧有许多自设的家庭旅馆,设四五个大床标间,全在网上销售,也不知是否证照齐全和排放达标。利益的趋使,便也产生了那么多散兵游勇似的点源污染,可见洱海保护治理,还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人民战争。就比如我们该如何做到干群合拍、充分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洱海保护成为沿岸人民的一种自觉行动?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