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9月5
星期四 第1433期

大理时讯时政要闻 洱海保护治理“大理模式”令人瞩目 我市确定2019年新兵名单 我市推进洱海流域监管执法联合联动工作 图片新闻 市政协之友企业家联谊会四届一次会员大会召开

第1版:时政要闻 PDF原版PDF下载

洱海保护治理“大理模式”令人瞩目

2019 年 09 月 05 日 星期四 阅读:53

滋养白州广袤大地,哺育苍洱万千民众,洱海在静谧的时光里如母亲般地养育着白州儿女。70载的岁月里,洱海经历过大规模蓝藻的暴发也经历过水质的变坏,但在全州人民戮力攻坚、一定要把“母亲湖”保护好的坚强信念下,在全州人民“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坚决行动下,近年来洱海水质重回了旧时的清澈模样,洱海保护治理打造出“大理模式”,翻开了绿色发展新篇章。

树立洱海保护理念

开展高原湖泊治理

洱海作为我州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保护治理经历了漫长之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洱海水质较好,一直保持在贫营养状态。随着洱海流域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聚集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洱海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洱海经历了一个由贫营养湖泊向中营养湖泊再到富营养湖泊的演变过程,洱海的保护治理也与此相伴随。

1996年洱海首次全湖性暴发蓝藻,水质急剧下降,引起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采取取消网箱养鱼、取消机动船“双取消”等措施,开展退鱼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屋还湿地“三退三还”工作,在流域内实施禁磷、禁白、禁牧“三禁”。

2003年洱海再次暴发蓝藻。面对严峻形势,我州认真总结汲取洱海两次大规模暴发蓝藻的教训,树立了“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把洱海保护治理作为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全面启动实施城镇环境改善及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生态修复建设、流域水土保持、环境管理及能力建设“六大工程”,实施“百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程”和洱源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并积极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

牢记嘱托科学治理

一湖之治转向生态之治

2015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视察并作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重要指示。州委、州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扎实开展科学治湖、工程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和网格化管理“四治一网”工作,实施科学规划截污治污、入湖河道综合治理、流域生态建设、水资源统筹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流域监管保障“六大工程”,推动洱海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到“生态之治”转变,保护方式从“保护为主”向“防治结合”转变,保护主体从“部门为主”向“全民共治”转变。

面对洱海保护治理日益严峻的形势,2016年11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保护好洱海流域水环境”的重要决策部署。州委、州政府迅速行动,合力推进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七大行动”,更加全面地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

推进流域转型发展

奋力开展“八大攻坚战”

高原湖泊治理是一项世界级难题,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对洱海保护治理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基础上,我州彻底转变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走出一条“跳出洱海、发展大理”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打赢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提升、过度开发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全面开启了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新征程。目前,我州以洱海保护治理促进转型发展,全力推动洱海流域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革命性的转变,把洱海保护治理与产业转型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智慧旅游、生态农业、数字农业的发展,以崭新的理念、崭新的业态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洱海水质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保护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17年,洱海全湖水质6个月Ⅱ类、6个月Ⅲ类。2018年,洱海全湖水质7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是2015年以来水质最好的年份。在国家生态环境部关于2018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的通报中,洱海全年水质为优。“大理州全面打响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察作为典型经验受到通报表扬。

久久为功方显力量,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洱海保护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白州人民将继续前行,遵照总书记的嘱托,一定把洱海保护好! 褚雪琴

(转载自9月2日《大理日报》)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