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9年5月9
星期四 第1349期

大理时讯综合新闻 市委宣传部“三强化”加强作风纪律建设 图片新闻1 为保护洱海献计献策 喜洲镇抓实洱海湖滨缓冲带建筑垃圾清运工作 挖色镇切实规范食品安全管理 图片新闻

第2版:综合新闻 PDF原版PDF下载

为保护洱海献计献策

□ 作者 段士业 2019 年 05 月 09 日 星期四 阅读:42

我从小生长在洱海北滨,参加工作后远离了20年,后来又直接调回双廊、上关两镇工作。1996年洱海首次暴发蓝藻,之后在2003年及2013年又两次出现,这让世代居住在洱海边的百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伤害和阵痛,生活在洱海边的我也为之焦虑。于是,我在工作中不时观察思考,虽然写作水平不高,但仍然锲而不舍地不断向媒体写稿“呐喊”,表达关爱洱海的迫切心情。

首先,对保护洱海的观察思考。当时,由于全民对保护洱海意识淡薄,随意污染环境,没有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造成洱海水质不断恶化。为此,我撰写了以被评为“我为保护洱海献计献策”征文三等奖的《关于洱海入海口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考》为代表的5篇文章。其中,我提出“两强化”即强化全民环保意识、强化监督机制;“三建设”即建设“河长”机制、建设沼气池和污水管网工程、建设治理面源污染工程和发展生态农业,积极为各级政府保护洱海提供意见建议。

其次,对采取创新举措保护洱海献计献策。2005年以来,我撰写了以《保护洱海生态环境应立足创新意识和举措》为代表的18篇文章在州市媒体刊发。在参加“保护海西田园风光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中,我撰写的《保护田园风光与湖滨带建设有机结合》被评为三等奖。其中,我提出了除进行较大硬件工程治理外,应推出“五化”系统工程治理,即垃圾处理商品化、农村粪草粪便处理规范化、联户监督制度化、“评先奖优惩污”公示制度化、“献爱心”活动经常化等,积极为各级政府保护洱海献计献策。

再次,多次建议实施“河长”机制。2002年2月及4月,我撰写的《弥河绿荫埂,全靠“河长”情》《弥苴河上护树人》在洱源报刊发,记述了江尾孝元村的苏重礼老人,20多年一直守护江尾至青索5公里河堤林木,当地人一直称呼他为“河长”。当出现偷偷捞沙毁堤、毁树取柴火等情况时,无论亲朋好友,还是侄儿男女,“河长”都义正辞言,没收用具报告政府。现在,他守护的这段河堤古树参天,野花争奇斗艳,绿草茵茵,鸟语花香,河水潺潺,成为了老年人早晚散步、年轻男女谈叙情怀、学生背书学习的好去处。2006年8月《苍洱时讯》刊发了我撰写的《父子齐护拦污闸》,记述了上关镇群众杜家登当好“卫士”守护弥苴河的故事。多年来,在我撰写的文稿中,数次介绍了这些普通“河长”“卫士”在洱海保护治理中的责任与担当。

总之,洱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共同守护的洱海,我始终对如何保护和恢复苍洱自然风光日思夜忧,也多次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通过文字投送报刊,希望能为保护洱海做点好事。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实施以来,2018年洱海水质有7个月达到Ⅱ类,取得显著成效,我深感欣慰,也激励自己将继续为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竭尽全力“呐喊”,切切实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切嘱托。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