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按照“超前谋划,高位推动,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三禁四推”工作,认真落实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在保护好洱海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农民利益。
在喜洲镇仁里邑村,一片花海繁花竞放、美不胜收,吸引了不少游人赏花拍照。仁里邑村“花语牧场”负责人李勇敢告诉记者,2016年他向周边农户流转了400多亩土地开始进行花卉种植,发展观光农业,目前收益可观。在发展经营中,为了保护洱海,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花语牧场”只使用有机肥,浇花所用的水是将上游1200亩农田的尾水进行生态拦截阻隔,再通过花卉吸收、生态廊道、氮磷拦截沟、生态沟渠及农田净化塘,同时配套抽提回灌系统,构建田间小循环和区域大循环水利系统,有效消减农田尾水氮磷污染负荷。
据了解,为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我市以仁里邑村为试点,针对试点农业面源污染产排特征,结合农田地形、地貌,以单个汇水面为治理单元,从苍山山麓到洱海入水口相对封闭纵向全程开展源头控制、过程阻隔、末端治理分区防控,布局结构调整、稻渔共生、有机替代、绿色防控、休闲观光、生态沟塘、尾水回灌七大工程。通过田间沟塘将各单项防控措施串联成一个有机综合体,形成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构建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于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与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模式。
戴菊仙是乡之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原本家住大理镇上鸡邑村委会的她通过近10年的打拼,回乡创立了乡之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上鸡邑村委会周边的307亩地用来种植油菜。2018年,为还洱海一湖清水,戴菊仙积极响应政府“三禁四推”的号召,在公司原先流转307亩土地的基础上,又流转了200亩原先用来种大蒜的土地发展生态种植。“这一片的土地非常肥沃,几乎不用施肥就能长出很好的作物来,今年的油菜长势都很好,现在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戴菊仙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她的公司还主动在基地提供20亩土地建设6个库塘净化池,用于附近乡村污水分级净化处理,全面落实洱海治理排污等各项措施。
正当观光农业、生态养殖在海西方兴未艾之时,在洱海另一端,一种渔稻相融的养殖模式也如火如荼发展。记者在位于凤仪镇的大理荣江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园区看到了一幅田成方、树成行、塘相接、沟相连的景象,大片的土地已翻挖整齐,青绿的秧苗正育好待插。示范园区负责人葛华近告诉记者:“示范园区目前共流转土地1500亩,围绕洱海生态环境保护,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生态种植、绿色防控、秸秆还田或堆沤、节水农业技术及田园清洁生产。”在水中有鱼、稻下有蟹、田边有鸭的交互式养殖模式下,不但提高了亩产值,还实现控水、减肥、减药和农田尾水回提循环利用,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下一步,我市将持之以恒调整种植结构,继续巩固好禁种大蒜成果,按绿色生态种植要求,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产销衔接,加快生态种植协议的签订工作,扩大豆类、麦类、油菜、中药材或绿肥间种覆盖的水果及园林苗圃、花卉等低肥水作物种植,逐步调减高肥水作物种植面积。同时,进一步研究完善生态农业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为抓手,以绿色粮油、蔬菜、水果、加工食用花卉及绿色生态渔业为重点,引导规模化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基地,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
记者 李俊波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