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鹤庆,过去有两道风景是最引人注目的,村口路边,一个圆池里,被黑布蒙住眼睛的水牛,一圈圈在泥池里踩泥,经常让孩子们笑着围观;二是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大门上,都要蹲坐一只瓦猫,辟邪招财,威风凛凛。并且,那瓦猫都是“开过光”的,即用毛笔在瓦猫的眼珠上点两个黑点,从此便从泥胎化身为神兽。
瓦猫又叫吉相虎,由白族古老的图腾崇拜物老虎演化而来,其灰陶素坯造型别致,龇牙咧嘴,昂首翘尾,或蹲或站,虎虎生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如今,瓦猫不仅继续保持传统,虎踞于鹤庆、剑川白族人家的房顶,更因为其精妙的工艺和新品的开发,走下房顶,走上了城市人们的博古架,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甚至是收藏品。这得益于郜金福近50年的实践和努力。
郜金福1962年出生于鹤庆金墩乡赵屯村,这个村子与邻村和邑村祖祖辈辈烧制砖瓦,能工巧匠代不乏人,早在明嘉靖年间,建造鹤庆府城的大部分城砖和屋瓦均在这里烧制,由此而形成了瓦窑头(上瓦窑、下瓦窑)等自然村落,也造就了大批泥瓦匠人。
郜金福自幼看惯了泥瓦匠做活,后来和叔叔学习制作瓦猫,学得差不多了,村里一小群人拼伙烧瓦,那一小群人中有一位也会瓦猫制作技艺,他便继续和他学,从此娴熟了瓦猫制作技法,开始了以后近50年的瓦猫制作生涯。
郜金福制作的瓦猫极尽夸张,在传神上下功夫,创异求新,把瓦猫的头做得比身子还大,猫口大开,眼型和姿态各异,猫头上长一支角,额上有八卦图,嘴里多了一颗牙,尾巴上翘拐两道弯,赋予了瓦猫“吞金吐银”和“招财进宝”等吉祥寓意。
就造型而言,郜金福的瓦猫超过200种,较有特色的有飞猫、圈猫、团圆猫、四头猫、双头猫、对猫、壶猫、莲花猫、三方猫和单腿猫等。其中壶猫做成壶的样子,可装酒;莲花猫以猫为底座,猫背上是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上有莲花莲叶,莲叶上蹲着青蛙,一池夏意尽在猫背,极富创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塔猫,瓦猫层叠成塔,可多达数十只,曾被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收藏,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为“全国工艺美术优秀创作奖”。
就大小而言,最小的瓦猫仅为15公分,最大的则大至110公分。
如今,不仅郜金福长年制作瓦猫,他的妻子,两对儿子儿媳,都在家制作瓦猫,三个孙子都多多少少会一点儿。
每年冬季,是挖泥备足全年瓦猫用料的最佳时节,郜金福一家都要去水田中采挖金刚泥,挖好后置于潭中,过去常用布蒙住水牛眼睛,通过其踩踏和泥,现在多用寻耕机和泥。和好泥后,就可搬回家中,以多重塑料布、稻草和草帘子蒙盖备用。瓦猫用泥比烧瓦用泥要求更为严格,泥中不能有沙石,且在黄泥、黑泥、紫泥、红泥、青泥和白泥等众多金刚泥中,能烧制瓦猫的唯有青泥。
备好泥,就可以捏制瓦猫了。从底座开始,次为猫脚、身子,最后捏头。头部先捏嘴壳脸,后为鼻子耳朵,最后用小撮刀点画。画好后晾晒两天左右,拿到瓦窑烧十六七天即成。
由于郜金福制作的瓦猫活泼可爱,栩栩如生,极具观赏价值,既可做建筑物上的图腾和装饰,也可作为工艺品摆放在书桌案头,还可当成旅游产品赠送亲朋好友,其“鹤庆猫福”系列瓦猫多年来远销美国、日本、英国等30多个国家,以及全中国各大城市,备受消费者欢迎。不仅销售,每年都有数百人到他家门上学习制作瓦猫,他无不言传身教,传播着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让人们满意而归。早在1999年,郜金福就被云南省文化厅评为“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师”。2010年,他的两个儿子郜锦彦、郜锦荣被评为瓦猫制作县级非遗传承人。
目前,在郜金福销售的瓦猫中,传统房脊上的瓦猫用量,与博古架上的瓦猫数量,比例大约是3:7,也就是说,70%都被当成工艺品销售了。就销售方式而言,以上门购买为主,辅之向大理古城、丽江古城、成都等相关商家批发,仅2018年,销售的瓦猫便达7000多只,最便宜的为100元/只,最贵的到30000元左右一只(件)。
瓦猫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易学难高,重点在于捏制过程。捏制一个瓦猫很容易,但要捏制出神态逼真的瓦猫却不是人人能做到的,更难能可贵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谁说的,一生只做一件事,郜金福便是这样一生只做瓦猫的人,把瓦猫做到登峰造极,于是奇迹发生了,瓦猫这个原本没有会走路的脚的事物,走下房顶,走上人们高雅的博古架,走出国门,被全世界有缘人收藏。
让人着实敬佩和叹服!
郜金福,男,1962年生于鹤庆县金墩乡赵屯村,自幼学习、从事瓦猫制作,在传统的基础上开发200多种造型各异的瓦猫,让瓦猫从实用建筑装饰物演变成为人们博古架上的艺术品。1999年,郜金福就被云南省文化厅评为“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师”。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