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春梅,女,彝族,1960年出生于巍山县马鞍山乡青云村毕家上村,从小背在背上就开始跟着唱歌打歌,1987年曾随团赴日本演出29场,多次参与国家、省、州、县演出,并多次获奖,远近闻名,2009年被命名为“彝族打歌代表性传承人”。[图为茶春梅和儿孙们]
1976年,从巍山县青云村到大仓镇,只能步行,需要翻山越岭整整一天的时间。
如是山高路远,茶春梅却因为打歌,后来得以走出大山,走进巍山县城,走进州政府所在地下关,走进北京,甚至走出国门。她的很多个第一次,都与打歌有关。
茶春梅1960年出生于巍山县马鞍山乡青云村毕家上村,儿时爹妈背在背上就开始跟着打歌唱歌,再大些上山打柴火下田种苦荞晚上织麻匹,都少不了唱歌对歌,就更不要说过年过节红白喜事的打跳了。
“从小就爱唱爱跳爱玩么,一个比一个更爱,哪里一叫,忙得赢忙不赢都要去!”茶春梅笑着说。
在茶春梅的家乡,彝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打歌”,歌舞深深浸透着彝家生活,无论是过年、结婚、丧事、生日、办会,都要打歌。调子都一样,只有两个,《阿丽吉南》和《依半瓜》(原无歌名,是笔者根据调子首句音译而暂名),唱词则根据打歌的情景而变化。
比如,结婚这样唱(歌词大意):最好在的一晚上,有酒有肉好在了……
白事这样唱:今晚有酒有肉处,娃娃们想妈(想爸)了,吃么吃进去了,难受了……
祝寿这样唱:儿女养得好,生日过给他,有孝心,今晚唱歌多高兴……
庙里办会这样唱:今晚唱歌多高兴,这么好的寺庙,我们椽子一根也没有扛,尚服盖房子的人。人扎实多了,我不克么可惜了的一晚上……
这样打着唱着,1980年,20岁的茶春梅第一次乘坐大巴车,从巍山县城到下关,参加大理州文艺汇演。她当时是又高兴又害怕,高兴是坐车扎实好玩,害怕是汉话一句不会说,字一个不会写……
从此,只要哪里一有活动,有没有补助她都要去。一开始村子里还笑话她,说一样都不有还克!什么都没有得到嘛!什么都没有拿回来嘛!她不管,没有车,走路她也要去。尽管后来公路通到村里,但要从毕家上村走路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公路口搭车,坐上车三个多小时才能到大仓,再转车到巍山又是一两个小时,总之从她家到县城,顺利也要大半天时间。有一次县里通知开会,等她好不容易搭着车子到县城,人家会都开完了,正在吃饭,她就跟着大家一起吃饭,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倒两三次车再走一个多小时回青云。
1987年,茶春梅与同样能唱会跳的爱人一起,第一次坐飞机,参团赴日本演出。当时,访日演出代表团计24人,巍山县12人,丽江8人,楚雄2人,领队2人。出访前,在昆明专门进行为期一周的社交礼仪培训,北京稍作停留,然后从北京经4小时飞抵日本,在日本停留29天,去了6个城市,演出29场。
“刚刚起飞的时候有点害怕,但在飞机上水杯也不会动,远处也看得见,就像在家里面坐着一样,扎实舒服。”茶春梅说起第一次坐飞机的感受,又说日本:“没有像电影里面演的天天打仗杀人凶巴巴,日本人像中国人一样,好好瞧瞧的一个个,礼貌得很,一下下说‘啊系姑系麻系哒’!”
日语在身着蓝褂子头包黑头帕的茶春梅口中自然流出,在青云村核桃树缀满绿果的夏天,极是动人。她告诉我,带领他们的日方工作人员说,日本一共有8个城市,这次访问演出工作人员跟着去了6个,有东京,大阪,广岛等,如果不是因为带队,他们平时自己是没有机会去6个城市的。让茶春梅最难忘的是在广岛,工作人员带他们去看原子弹爆炸的地方。
“原子弹炸过的地方,一棵草都不长,所以说是全世界原子弹都玩不得!”茶春梅描述着当时的见闻,仿佛就在昨天。
日本访问演出结束,日方为所有参演成员每人送上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小收音机,可是当时青云不要说电视网络,连电都不通,于是夫妻俩每人一台电视机一台收音机折算成人民币,计3000元,发放到茶春梅和爱人手中。那时的3000元,足够盖一院房子。那一年,他们买回很多气体打火机送给山里的亲朋好友,成为美谈。
就这样,茶春梅不仅去了日本,还去了北京、武汉、昆明等地演出,州、县的演出就数不胜数了,多次荣获国家、省州大奖,2009年被命名为“彝族打歌代表性传承人”,非遗补助从之前的8000元一年增加到20000元一年。山里的人们也都改变了参与外面各种打歌活动的看法,开始积极参与县、乡组织的各项打歌活动,争相申报非遗传承人。在巍山,有10多万彝族同胞,个个会打歌,现在随着打歌进校园,老师都学会了,孩子们也喜欢,打歌的人更多了。
采访茶春梅的当天,全国“群文之星”、巍山打歌省级非遗传承人郭建荣应邀在她家参与交流。据郭建荣介绍,巍山打歌共有五种,即东山、五印、青华、西山和紫金打歌。过去打歌都要配以芦笙、笛子、大刀、三弦等乐器,现在各地打歌配的器乐略有简化,比如西山、五印、紫金打歌没有三弦;青华打歌没有芦笙和大刀;五印、紫金打歌没有大刀。其中,东山打歌步伐缓慢,舞姿柔美;五印打歌步伐优美;青华打歌又叫“弦子歌”,非常欢快;西山打歌激烈、快速多变;紫金打歌实际上是从青云演变而来,由青云嫁到那儿的姑娘带去的,现在也慢慢发展起来了。
关于打歌的由来,郭建荣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早些年部落之争,彝族部落被困在山头,万分火急。晚上大家烧起火把,高声呐喊,一晚上在山头转,虚张声势。对方以为他们的援兵到了,不战而败逃。彝族部落为了庆祝、纪念天降的胜利,将打歌一直延续到今天。
茶春梅的女儿、姐姐妹妹都会打歌,儿孙们自小就会打歌,当我按下快门为当天在场的茶春梅一家合影时,小狗偏着头似乎也看明白了,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抢入镜头,于是有了文章开头那张打歌人家的祥和照片。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