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之间,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又渐渐临近。此时无论乡友同事,遇上了都会彼此问上一句:回家过节吗?回答当然说是。因为回家的滋味实在意味绵长,不仅包含了亲友的牵挂,更是父母家人的殷殷嘱托。于是白族火把节,就成了万千游子的第二个年。每每节日迫近,苍山洱海之间自然又是一次规模浩大的人口大迁徒,从大大小小城市赶车赶程回归的人流,绝不亚于年终岁尾的春运。
白族人的火把节,据说是为了纪念白洁夫人。这个节气奇高的边地女性,就如同中原“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和“居然巾帼丈夫雄”的奢香夫人等等故事中的主角,千百年来在苍山洱海之间神一般地存在。相传初唐时期,苍洱之间部落纷争,群雄逐鹿。在唐王朝的支持下,蒙舍诏实力逐日强大。诏主皮逻阁遂起吞并其他五诏之心,便假意邀请五诏诏主前往蒙舍祭祖。结果就在祭祖当夜火烧松明楼,将五个诏主在宴桌上尽数烧死。噩耗传来,邓赕诏主夫人白洁星夜赶往蒙舍,凭借一支铁钏,从废墟中赤手挖出面目全非的丈夫尸骨。皮逻阁见其聪颖明慧,坚贞不渝,便欲强娶,白洁以死相胁,方得虎口脱险,带丈夫尸骨回到邓赕。随即招兵买马,与蒙舍大军相持一年之久。最终兵败城破,却不甘屈辱,纵身跃入西洱河沉江而亡。
为纪念她,后人在洱海之源的邓赕诏遗址德源山建有白洁圣妃庙,并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彝族火把节后一天)共度“火把节”。节庆来临,人们竖火把、染指甲、赛龙舟、赶莲池会,呼儿唤女回家团聚,以各种各样节日形式缅怀追念。
紧随岁月流转,今天的火把节早已演变成为一个绝对喜庆的节日。届时,村里所有增添人口的,如婚娶、入赘以及生小孩的,都要聚在一起在村中集资立一棵高大的火把,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于是一进六月,节日的气息就早早到来了。此时正值年中,农忙结束,秋收还远;天高气爽,丹桂飘香。于是不论州府下关,还是各个县城、集镇,早在十天半月之前,那些山里的乡民们便把一堆堆做好的小火把立成一排一排,摆到人流密集的菜场或路段,有如安营扎寨一般,极是壮观。
似乎就在第一个火把摊摆好后,不胫而走的风声便在悄然间告诉大人小孩:节日来了!从此,人们开始竞相购买火把树,一桩一桩抬回家里,还有松香,大包小包,都藏在干燥的地方。有志气的大人则为孩子扎好更容易燃烧的火把,麦秸的、篾心的、松明辨子的,还在松香里添加燃烧更持久的干鸽粪。从此,那些顽皮的小孩子们,开始一天天期盼火把节的到来。但他们知道,着急的其实是那些表面沉静的大人。节日一天天临近,那些乡下的、远道回来的人们,会把两轮的三轮的四轮的总之各种各样的只要有轮子的车辆都开到了集市,赶集过会,置买货物,每天都海海挤挤闹腾着一个个集市。
在人们的期盼中,节日终于还是来了。似乎太阳刚落,全家人就在一起谢过门神、祖先,便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团圆家宴。吃罢晚饭,正好夜幕降临,此时出门,城市里、广场上、公园里、小河畔、村中央,当心点起一树树火把,熊熊的烈焰烧得半空通明。这时候,人们会用惊奇的眼光看那一排排五颜六色的礼花在天空次第开放,噼哩叭啦,好不热闹;火把树下,村民们自办的舞台荟萃了各种才艺,和天空里响亮的礼花一样热闹,一时让台下的观众搞不清是先去顾天还是顾地。此时倒是欢快了那些孩子,一个劲儿地欢呼呐喊,迫不及待让大人点上一街街声势浩大的火把阵营,和响彻天际的礼花遥相呼应。待到后来,童心未泯的大人也尾随自家孩子,举着火把,燃放松香,一明一灰,呛人刺鼻,却依旧引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大人欢畅的感慨,恋人们情投意合的默契。直至半夜,烟火未消,松香不停,却早已在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村头营尾留下一地一地的乌黑焦炭。
然而火把、礼花再好看,终究还是单调,看倦玩够的人们最终又都收回意犹未尽的目光,往火把树下看,此时节目正演到酣处,白族素以包容和接纳著称,火把节的舞台更可见一斑,白族调、民家腔、彝族舞、藏族锅庄,还有彝族的唢呐、白族姑娘的霸王鞭、小伙子的八角舞,层出不穷的才艺带着浓浓的喜庆,将节日推向彻夜狂欢。
度过一个不眠之夜,连接火把节的就十来天的县城集会,而今早已经变成了地方的物质交流大会,卖花木的、卖茶叶的、卖药材的、卖吃食的、卖骡马牲口的、卖农具和嫁妆的,南腔北调混杂一片,让节日的喜庆高潮宕起,持续不断。
白族火把节,苍山洱海之间的第二个年。不论你身居何处,都会被故园的乡愁点亮,那是远方游子永远割不断的根。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