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长期在外工作,退休后又旅居下关,当读到家乡果胜完小校刊《果胜春晓》时,已发至第11期了。在此之前,我刚刚在报刊上发表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两篇读后感。如果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人物访谈的专著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雍容华贵的芍药和牡丹的话,《果胜春晓》也不失为开在乡间的奇花与异草。
果胜地处洱源县城的北面,人们习惯的称这个地带为城北。城北自古以来人文蔚起,还有“一门出三将”的美誉,由于有了这些文韬武略的文化底蕴,果胜完小一个地地道道的乡村小学,也和城市名校一样十年前就办起了品位不俗的校刊《果胜春晓》,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本期作者中有很多笔者的老朋友,如已故的文学大家杨荣昌,还有当今地方文坛的骄子李步云、杨国培、王贵泉、北雁等,他们又都是国胜完小的老校友。有了这样一批名家校友作刊物的台柱子,《果胜春晓》的文学品位自然会超凡脱俗。从主办创刊的老校长钟赵华,到如今继任的新校长李毅,虽然笔者与他们都未曾相识,然而从他们的文章中可以读出,他们都是善于“修枝剪叶”的桃李林中园艺师,擅长雕文铸识的书山学海领跑人。基于此,我自愿响应李校长的提议,与校刊一起去“应和”与“吟唱”。
从数量上看,本期的重点应是“习作园地”这个栏目,其中收录了学生习作33篇。这个园地本来就是孩子们自己的乐园,他们尽自己的所能在其中“栽花”“种草”“圆梦”,植就了一园子童年的绿色记忆。这不得不感谢为他们开辟了这方园地的有心人——历任的校长和老师们。
品赏着孩子们的篇篇习作,扑鼻而来的是教师们心泉浇灌出的阵阵果芳。人们爱把教师比作蜡烛,而此时我却想到了桑叶。无疑,学生就是食桑的蚕。蚕能吐丝,丝能织绵,绵缎暖人并可美化生活,而这一切源于桑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习作园地,把他们的作文变成铅字,要比搞几次优秀作文评奖的效果好得许多,学生会在自己登出的文章中体察到,原作就像一件还有折皱的衣服,经过老师的精心熨烫,那件还有折皱的衣服已经滑刷和平整了,他们自然会在下一次作文中尽量减少折皱。也许一篇印成铅字的习作,就会奠定了他们一生从文的志向。就像他们的前辈,也曾经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杨荣昌教授一样,小学五年级时他的作文《京剧红孩儿观后感》刊登在当时县文教局的油印刊物《优秀作文选登》上,激发了他的写作兴趣,最后成了全国著名的文学大师。这种例子就在身边,它绝不是痴人说梦的神话。33篇习作没有必要去逐一点评,而其中几篇构思奇巧、言之有味的作品就不得不品评一番了。如六(1)班王吉同学的《我的自传》。本来小学生的人生经历就非常有限,所谓“自传”也没有多少可写。然而它却以成熟无人都难以想象的构思来完成这篇习作。“品名:王吉;生产日期:2005年11月25日;保质期:从天荒到地老;座佑铭:知识就是力量;爱好:广泛。”然后言简意赅地写出了自己的脾气性格、志趣爱好和喜恶能耐等。文章不足500字,看后却让人拍案叫绝。这是什么?这就是文学天才!当然我要提给老师的建议是,这样的习作命题对于小学生太凝重,甚至有些离谱,还是把换成“自画肖像”类的题目更贴切。还有三年级的小朋友王艳林的《春姑娘》也让人惊叹不已。按理说三年级的小学生能把日记写通顺,叙事状物用词准确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想不到在她200多字的一篇短文里,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且她出人意料的把春天里新添的每一个景色都说成是“春姑娘挥舞魔术棒”所致,真是意味无穷。笔者敢断言,当今文坛上的巨匠们,在小学三年级时未必都能写得出如此美文。以一斑而觅全貌,从以上的学生习作中,反映出的是果胜完小教师们超凡脱俗、卓有成效的执教成果。这些习作犹如一束束奇花,一丛丛异草生在国胜乡间,香遍茈碧大地。笔者深信,这种山野芬芳有朝一日定会远袭神州大地。因为茈碧湖畔历史以来就广生“奇花”与“异草”。马曜、李赞绪、马汉儒、杨荣昌这些学界泰斗,不就是中国史学园中的奇花异草吗?再读读本期校刊中的《文学社简介》,那简直就是一篇文采飞扬、真情激越的佳美华章。有了这些善于驾驭文字,并且匠心独具的园丁们施肥浇水,《果胜春晓》中的文学新苗何愁薪火传承,茁壮成长!
校刊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为学校的教师们修筑起一个校本研究的重要阵地。本期中李毅校长的《浅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一文中指出的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五大困难和问题切中时弊,所论及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足可以提供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去思考,提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切实可行,是一个爱岗敬业的乡村小学校长的心血之作。还有李灼英老师的《浅谈低年级古诗词教学》和《论小学作文策划》中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不着边际的空谈,只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足见教师们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们所需的职业操守。有了一册校刊,各自的教学体会可以得到经常性的交流,这是当今校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祝《果胜春晓》不断深化,成果丰硕!
最后谈谈编者的匠心。本期中《百年老校老校,历久弥新》《白族名人马曜》《茈碧湖北之子杨荣昌》《一门出三将》等都是最好的乡土励志教材。历史名人就出自自己的家乡,他们的事迹对广大师生,特别是对孩子们有着直接的感染力,要利用好这种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资源,就要有一种长远的规划,每期推出一点,历史人物推完了,可与当今有成就的茈碧子弟约稿,写写他们的自身经历,起到互动作用,还可增加来稿量。《果胜春晓》创刊十周年,总共推出十一期,成了真正的“年刊”,让人有点等之不及的感觉。以上管见,见笑于广大读者。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