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8年5月28
星期一 第1120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笔墨礼房 李沛和:做乳扇时眼睛就是机器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李沛和:做乳扇时眼睛就是机器

□ 作者 又 凡 2018 年 05 月 28 日 星期一 阅读:79

李沛和,女,1970年出生于洱源县茈碧湖镇九台村,1992年嫁入晨钟村,1999年开始制作乳扇,制作的“老和”乳扇远近闻名,2015年被评为洱源乳扇制作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7年独创玫瑰乳扇。

乳扇是无须争议的大理特色美食,因上世纪有几十年生活困难不容易,所以是今天尚带一点贵气家常菜,名贵素食,家家饭馆都有,苍洱片区、洱源、巍山、鹤庆等地的集市都买得到,红白喜事八大碗宴客时,更是色香味俱佳的好菜。

在大理,很多村寨都有人家会做乳扇,一两次做得好吃也不难,难的是天天做得好吃,吃过的人都发自内心地称赞就更难。然而,李沛和做到了,她的“老和”乳扇,吃过的人都纷纷称赞!她本人,也于2015年被评为乳扇制作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她看来,上好的乳扇,应该是这样的:软、糯、轻、拉丝,满口奶香,入口微酸,之后清甜。

李沛和说,制作秘诀一是鲜牛奶,最好是当天挤的;二是酸浆和牛奶恰到好处的配比;三是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四是整个过程清洁卫生。

说起来很简单,未必人人做得到,比如有昧着良心用牛奶厂交不掉的不合格牛奶做乳扇的,有邋遢肮脏跌汤泼水的,有配比失当的,有天气不给力的,总之好的乳扇必定是天时地利人和,但归根结底还是人心。

初夏来到李沛和家,是一个花草葱翠的小院,典型的白族大门里,一座高耸的西式洋楼,正是这些年乳扇的收入所建。有厢房,顶部的玻璃房隐约可见成排的晾晒架子,离天空很近,离白云更近。空气里浮动着浓郁的奶香,一只苍蝇没有,一点儿异味没有,因为这几年为了卫生,牛也不养啦,专门做乳扇。

李沛和1970年出生于洱源县茈碧湖镇九台村,1992年嫁到茈碧湖镇晨钟村。因娘家开饭馆,她不会做田里的活计,只会做饭,玫瑰糖更是深得母亲真传。嫁到婆家后,下不了田,便和婆婆学起了做乳扇。不过她不太想做,因为做乳扇太辛苦,而且还要看天吃饭,天一阴,乳扇就会发霉。当时,她家还养着几头牛,每天去牛奶场交牛奶。有一年,牛奶厂说她家的牛奶清,只评到15度(最好为17度,一般只能评到16度),意味着每天损失50多元。她觉得很委屈,因为她的牛奶不是不好,而是家里的奶牛多,喂得仔细,奶数量多,却被误解为奶清。

那就自己做乳扇吧!

李沛和把想法一说,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公公说:“做!我们支持你,做坏了顶多牛奶倒掉!”

于是李沛和翻出婆婆过去做乳扇用的晾晒杆子,倒出老坛酸浆,风风火火地做起了乳扇。不过,因天气等种种原因,前面的几批乳扇都做失败了。面对人家领到厚厚的牛奶款、自己的劳动却付诸东流的结果,她眼泪花花地流。公公是学校的老师,安慰她说没关系,我把工资补贴给你,继续做!还告诉她:“你们要么不做,要做就好好地做,原滋原味地做,拿出良心来做!”

这样,1999年前后,李沛和一心一意地做起了乳扇,直到今天。她制作乳扇用的火,也经历了从老灶柴火、风窝煤、液化灶、电磁炉、三项电磁炉的过程。

做乳扇并不复杂:首先用沙布过滤鲜牛奶,以防牛毛等杂物,过滤好备在大缸里。其次打酸浆。普通牛奶自然存放三天,即变成酸浆,而李沛和家的酸浆,是老坛酸浆,已经连续存放两三代人,上百年。有一年牛奶厂不收奶,村里的好几家都只能自己做乳扇,有一家过来要酸浆,她很大方地舀了一口缸给人家,让老公说了好几天,说给人家牛奶也不能给酸浆,因为对于做乳扇的人家,酸浆太重要了。

接下来,舀一勺酸浆到锅里,文火,4至5秒后,舀一盆牛奶加入酸浆中,搅一搅,几秒钟后,锅里产生絮状物,牛奶和奶酪就“分家”了。这个步骤的关键在于酸浆和牛奶的配比,根据李沛和的反复试验,她家的满满一勺酸浆,配满满一锑盆牛奶,刚好可以制作三片乳扇。她家的乳扇,不像其它家的会起角,因为她的酸浆要在正常数量上微减一点,出乳扇量要微低一点,但口感会更绵更糯,除了形状没有边角,会更薄,更轻。

牛奶起絮后,按进去一张纱布,在纱布上面打掉分离出来的酸水,装在大缸里。这大缸里的酸水加入原有的酸浆,就是长年不断的老坛酸桨。酸水打得差不多,取出奶酪,按压揉捏至均匀,分成三份,再先后拉成片,上架晾晒。晾晒的环节,如果大晴天,第二天午后即晾好,这样的乳扇是最好吃的。如果天不够晴,晾两三天才好,口感会打折;再阴,就会发霉亏本。

2017年春节,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玫瑰酱、玫瑰饼,想到娘家有那么多的玫瑰,李沛和别出心裁地做起了玫瑰乳扇。当时老公反对,说你就原滋原味地做,不要七搞八搞了!急性子的李沛和认定了就马上去做,将玫瑰花瓣掺到牛奶里,500斤牛奶掺拌4斤左右花瓣。第一次,她的玫瑰乳扇做得酸酸的,显然是酸浆和牛奶的配比不对,全部送人吃了。她发现玫瑰乳扇的配比,比正常乳扇还要小。经多次试验,今天她的玫瑰乳扇因花香怡人口感绵甜而大受欢迎,成为喜宴和酒店接待用餐中的上品。

“做乳扇时眼睛就是机器!”李沛和这样总结:“没有秤,手一拨就知道奶鲜不鲜;看一眼就知道配比妥不妥。最哄不了的就是眼睛,它就是最精准的机器!”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