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头猪仔,咋一听是农村的事,但这里我们要从龙溪路护民巷88号的下关军干所说起,那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大理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下关干休所是大理市民政局的所属单位,干休所党支部党员大部分是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在2016年初,干休所的在职工作人员共6名同志,其中有3位抽调在外,一位党支部副书记被上级选派到凤仪镇三哨村委会作为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真正在位的就只有2位同志,其中一位生小孩的女同志,又请了产假。
落实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两个待遇”是干休所党支部和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帮扶挂钩联系户脱贫致富同样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干休所党支部没有因为人少事多而推卸责任,大家统一了思想,决定尽一份力,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想方设法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干休所在接到上级安排的挂钩联系凤仪镇吉祥村一户山区农民的帮扶脱贫任务后,二话没说,便立即召开支委会,研究制定实施帮扶措施。“要把‘精准扶贫+造血扶贫’落实到帮扶过程始终,就是要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帮扶要帮在点子上,实实在在让挂钩贫困户有稳定增收能力,才能确保脱贫攻坚有实效。”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先摸底,掌握基本情况。于是,党支部组织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工作人员到挂钩联系点吉祥村,与村委会干部一起进行座谈,走访了帮扶对象毕子云户。初步了解到毕子云家原来是一户因病致贫的困难户,毕子云因为小儿麻痹症丧失了劳动能力,两口子带着一位老母亲和一个小孩生活,全靠媳妇支撑打拼、维持生计,生活时常陷入困境。怎么办?下关干休所的党员干部多次来到毕子云家,面对面直接征求意见、交流协商办法。干休所管委会主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廖永军同志就主动开导毕子云,让他要树立信心,有志气不甘贫穷落后。“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想往养殖方面发展,比如养猪,可是没有钱购买猪仔,想法只能是空想。”毕子云回答道。
下关干休所党支部在了解到毕子云想搞养猪的意愿后,克服人少事多的现状,党支部再一次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和部分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来到吉祥村委会,召开座谈会,探讨毕子云户发展养殖业的可行性和实施措施。那好,就为他购买猪仔。干休所党支部组织召开了单位全体党员大会,进行了发动动员,离退休老党员首先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个个带头进行捐款,全体工作人员在离退休老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下,也纷纷解囊相助。通过大家的爱心奉献,共为毕子云家捐资9400元,干休所管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所长、副书记、副所长带领财务人员驱车来到吉祥村委会,经协商同意,把9400元现金交给村委会,委托村委会为毕子云家购买10头猪仔和饲料,发展养猪产业。
10头猪仔的故事,原来是这样。为确保养殖工作顺利开展,干休所积极联系养殖技术员,定期前往毕子云户就养殖疾病防治、饲料配比等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干休所定期不定期与毕子云户保持联系,就养殖方面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协调解决。经过2016年一年多时间的精心养殖,今年春节前,猪仔顺利出栏,除留存1头母猪外,其余全部卖出,共获利15300余元。年后,母猪又产下7头小猪仔,实现滚动式可持续发展。面对着干休所一件件帮扶的实事,毕子云感激地说:“我有信心再把这7头小猪仔养大,留下母猪再产小猪仔,源源不断地发展壮大。下关干休所对我家的帮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我有了从事养殖的机会,实现了梦想,走出了困境,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十分感谢军干所的党员干部们。”
王正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