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8年4月3
星期二 第1086期

大理时讯清碧溪 春野有清芬 不负这春色 乡情入诗,乡景如画

第4版:清碧溪 PDF原版PDF下载

乡情入诗,乡景如画

□ 作者 ○姜利威 2018 年 04 月 03 日 星期二 阅读:40

故乡是我在尘世间最真实最温暖的念想,多少年来,那亲亲的乡情,一直滋养着我的灵魂,温暖我孤寂的心灵,那美丽的乡景,仿佛是一幅画,一直挂在我的心头,成为一道永不退色的风景。

我用自己的真心,来爱着故乡的一切,包括那草、那炊烟、那泥土、那老井、那树。乡情入诗,字句之间,无不渗透着浓浓的乡愁;乡景如画,一草一木,都是那样古典与优雅。

一岁一枯荣的草,和秋风,和镰刀,和锄头,和毒药,一次次抗争过。

最后,草在一次野火中,浴火重生。

在我村庄的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随处可见一望无际的青草,它们饱含泥土的清香,并用自己旺盛的生命力,诠释着生机盎然。

头戴草帽,脚穿草鞋的祖祖辈辈,也是生长在乡下的一种草。

小小的弱不禁风的一根草,每一根都是村庄身上的胎记,每一根都和乡愁有关,每一根都能在思乡的夜晚牵出我的热泪两行。

炊 烟

炊烟,是一根长长的纽带。

一头拴着我的思念,一头系着父母的心。

弯曲。缭绕。盘旋。

一缕孤独的炊烟,从乡下的农家小院中,慢慢升腾起来。

远远地撞进游子的眼中,呛出两行泪水。

泥 土

泥土,比都市的柏油路,软。

所以更适合一株株庄稼的生长。高粱、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红薯、萝卜、白菜……都在她硕大的子宫里,繁衍生息。

在人间,数她子孙众多。博爱的她,甚至不会拒绝养育一棵小草,一朵野花。

泥土的颜色,就是村庄的肤色,与生俱来,一生都抖落不掉。

如果说,村庄是一部书,那么泥土,就是它永不褪色的封面。

老 井

辘轳转动过的苦日子,被装进照片,定格成一幅幅永恒的画面,藏进村庄的记忆深处。

一口砖砌的老井,已经干涸。

它瞪着大大的黑眼睛,注视着一望无际的蓝天,像是静静聆听辘轳吱吱呀呀的响声,村妇洗衣时的水声和笑声,以及东家长西家短的乡村轶事。

如今,老井更像是村庄身上的一块疤痕,记录着村庄那些苦难的岁月。

一棵树

一棵树,紧挨着一棵树,一棵棵树站成排连成片,日夜守护着村庄。树木,就是乡村的卫兵。

狂风,来过;沙尘,来过。都被大树拒之门外。

看那些疯狂的入侵者,恼羞成怒地拼尽全力将大树用力地摇,用力地晃动他的身躯,用力地撕扯他的枝叶,大树都不曾退却半步。

一棵树突然倒下,像中弹的士兵,可他身后的树,又立即顶上,前赴后继,与风沙做着顽强的抗争。

在我的故乡,被一棵棵大树围着的,就是村庄。

这么多的白杨树、法桐、槐树、柳树等,他们都是乡村的儿女,都是乡村心头最温暖的牵挂。

在乡下,寻找村庄,先从寻找一棵树开始。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