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乡思泪,字里行间写满的都是思念之情。背井离乡在外漂泊,最为思念的是家乡的亲人。在过去电脑、手机和电话没有普及的年代里,与远方亲人的联系全靠一封封系着亲人祝福的鸿雁传书。
是啊!“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的经典诗句把家书的珍贵描写得入木三分。其实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的日子里,那传递亲情的家书,总是让人感动不已。说起写家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过去乡下,能够走进学堂的人很少,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特别是母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别谈什么写家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代写书信”的字摊,那时候替人写信还是个挺吃香的行业,几张白纸、一支毛笔和一瓶墨汁,外加一张桌子,便是代写家书人的全部家当,别看工具简陋,可写家书的先生,那一手漂亮的字,无不让人佩服。一旁排队等候写信的人,把小小的摊位围得严严实实的。
当然乡下人写信一般都是找村里上了年纪的老先生帮忙,或者是请村中的读书人或有书写能力的人“代写家书”,不过请人代写书信是要付出报酬的,尽管是乡里乡亲的,写封书信毕竟会耽误不少时间。那时我在福建泉州打工,因第一次走出家门,在外面没有亲人照顾,更加思念家中亲人,远隔千里,即便想回家也因囊中羞涩无钱回家,只好把思乡的泪水,化作信纸上千言万语,只是信寄到家中,目不识丁的父母只好去求本家一位读高中的堂哥把我写的内容逐一念出。父母得知我在外面的情况后,每次都央求堂哥给我回信,因害怕过多耽误堂哥的时间,尽管心里面有许多话儿要叮嘱我,但每次回信的内容不长,主要让我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家里的事情一切都很好,让我不要过多操心,他们身体都很好。其实信里面不说,我也猜到家中情况,父亲体弱多病,家里弟妹又多,许多重体力活都是由母亲去操劳,每每想到家中困境,人在异乡的我心里充满了无奈。虽然家里每次请堂哥写信,没有给钱,但也少不了给些从来舍不得吃的鸡蛋给堂哥,算作是人情费吧!
随着弟弟的长大,也上了学,代写家书和念家书的重担都落到弟弟身上,不过这时候家境比以前好很多,我把两个妹妹都带到泉州打工,兄妹几人在一起有些照顾,父母在家里也放心些。只是每次收到弟弟用铅笔写来的信,尽管有不少错别字,有的字还是拼音代替,我们兄妹三个看到之后,仍然时常泪水涟涟。
后来随着村里堂哥家里装了一部电话,写信就逐渐减少了,想家的时候就往堂哥家打电话,让堂哥喊父母来接电话,因长途电话费用比较贵,每次都是在母亲强烈要求下,才依依不舍挂电话。再后来日子好了,有了手机,家里也装了电话,曾经陪伴我走过许多岁月的家书,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那些被我保存完好的家书已成为岁月的见证。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