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记者从州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指挥部洱海近期水质情况通报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通过全州上下不懈努力,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取得了阶段性初步成效,1至5月全湖水质综合类别均为Ⅱ类,6至10月为Ⅲ类。
围绕“稳水质、控蓝藻”目标,大理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采取一切措施,动员一切力量,全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通过全州上下不懈努力,特别是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取得了阶段性初步成效。
1至5月洱海全湖水质综合类别均为Ⅱ类,6至10月为Ⅲ类。随着6月进入雨季以来,全湖总氮、总磷、COD等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呈一定程度上升,但变化趋势处于近10年来波动范围。9月份,全湖透明度回升,COD下降,总氮、总磷增幅趋缓。10月份,除总氮、藻类细胞数还略高于去年同期和上个月外,影响洱海水质的主要指标均呈下降,透明度升高至1.9米,为2000年以来同期的最好水平,COD下降至Ⅱ类水质范围。湖内水生态发生了积极变化,主要湖湾水生植物恢复生长较好,全湖植被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占湖面的12.7%,面积比4月份增加42.7%,为近15年来最大面积,近岸水体感观明显好于往年同期。湖面局部水域蓝藻聚集情况出现时间比上年推迟了三个月,藻类结构发生了变化,蓝藻聚集程度、面积明显少于上年。全力加快实施“十三五”规划项目,争取提前实现截污治污全覆盖,目前“十三五”规划110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7项,抓紧推进68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35项,累计完成投资89.79亿元,占总投资计划45.02%,其中2017年完成投资47.1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95.72%。
洱海保护治理任重道远,为稳定水质、防控规模化水华发生,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的“组合拳”措施,精准施策,及时发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大行动,强化污水管网溢流整治,提速加快截污治污减污项目建设,制定了蓝藻防控应急预案,加强了监测巡查预警,增配了设施设备和人员,及时启动除藻控藻各项措施,确保抓早灭小,有效防控。
新闻通气会上,州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指挥部综合协调组负责人通报了洱海近期水质情况。
记者 自 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