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读红楼梦,最爱的是宝黛初见、共读西厢、黛玉葬花这些著名桥段。一见钟情,生死相许,多么符合我们对“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完美想象。等看过了胶片里的对白,看过那两个灵秀的人一颦一笑的互动,一喜一嗔的交流,才知道什么叫我只在乎你。宝黛之间最打动人心的,反而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日常。
譬如有一个雨夜,宝玉去看病中的黛玉。
他深夜冒雨前来,跟黛玉说的却不是“当你老了,在炉火旁打盹……”;也不是“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而是看上去最普通不过的话:“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临走时又问:“你想吃什么?告诉我。”
当年读到这段,觉得未免寻常。今天经历了婚姻,再看他们的演绎,却是百般滋味。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高估了爱情的伟大,而低估了生活的艰难。这艰难很多时候并不是生存的挣扎或者巨大的困厄,而是正常的平庸,日复一日的乏味,随时与软弱孤独的对抗,以及暗夜里莫名涌来的忧伤,一眼望不到头的琐碎绝望。
在生活的激情褪去之后,剩下来的每一个琐细日常,都需要有温暖来打底,生出一些小小的愉悦和美感,才能熬得过日日夜夜。所有的爱情到最后,都是生活。
胡兰成在书里回忆说,一日清晨在旅馆里,他靠在床上与爱玲说话很久,隐隐腹痛,却自忍着。及后秀美也来了,他向她诉说身上不舒服。秀美坐在房门边一把椅子上,单问痛得如何,说等一会儿泡杯午时茶吃就会好的。爱玲当下很惆怅,分明秀美是他的亲人……这般说来,张爱玲是客人。是客人总得离开,于是她回上海了,据说哭了一路。
曾以为相濡以沫不过是爱情的无奈转身,支撑人们走下去的是亲情,没有爱情的灿烂炫目,有的只是磨合疲惫后的淡然。这一刻才明白,亲情其实是乔装打扮过的爱情,让人认不出她的本来模样。凡俗世界里,不离不弃,过着平淡真实的生活,就是对爱情最好的坚守。
张爱玲说:“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爱是岁月的年深月久里,那些成了生活一部分的点点滴滴。”
上大学时,特别爱读三毛。曾在书中看到这样的句子,那时候大约三毛正在恋爱,所以她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诗一样的情话,那般浪漫,那般火热,那般激情。
多年以后,大约三毛年纪已非当日,再论及爱情,她说:“世上难有永恒的爱情,世上绝对存在不灭的亲情。一旦爱情化解为亲情,那份根基,才不是建筑在沙土上了。”
爱情是两个人电光火石间的灵感与闪念,而婚姻是两个人天长地久的耳鬓厮磨,再浪漫再美好的爱情,在漫长的岁月里,都将像熬粥一样,慢慢熬煮成亲情。
也许,这才是婚姻的最高境界。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