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7年7月31
星期一 第922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张亚:源于《山花碑》的力量和责任 浪淘沙·贺建军九十周年 灵山听雨 满江红·忆解放大西南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灵山听雨

□ 作者 陆向荣 2017 年 07 月 31 日 星期一 阅读:93

云在树梢挂,雾在脚下飞。雨中的巍宝山显得异常的静寂,林中的宫观殿宇若隐若现,一条山路从外面探索着闯入山谷,一步一步爬上山去。雨一会儿疏,一会儿密,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的细雨,甚至开始让我怀疑选择这样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上山是否有些不合时宜。

清晨时分,我们冒雨上山。抵达山门下车以后,在映月亭前稍作歇息,便穿过万倾松涛的包围踏上了蜿蜒曲折的小道。青石铺就的山道,随山势绕行,细雨如丝,林间漫起了轻烟薄雾,太阳在雾中变成了白点,山在雾中隐约露出轮廓。深山空灵,一株株高大的古栲树,挺拔的躯干不知经过了多少岁月的洗礼,多少次劫难,尽管已是青筋暴露,却依然巍然屹立在路边,向人们倾诉着历史的沧桑,显现出生命的博大与沧桑,浩瀚与挺拔。在山腰小道的右侧,是一条由山泉和雨水汇成的水渠,人行山中,沿途都有潺潺流水相伴,尽管细小,却依然不屈不挠一路欢歌。在万绿的葱茏中,一座座土墙黛瓦的宫观亭阁,香烟缭绕的庙宇,加上游人那红裳绿伞的装点,使雨中的巍宝山越发显得精美翠秀。

沿着被连日的细雨淋得有些湿滑的山道一直向前,穿过这片莽莽苍苍的林海,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巍宝山打歌场,打歌场边有株不知名的树全身上下挂满了红红的果子,给雨中的巍宝山增添了些许暖色。打歌场边有座古色古香的小庙,别看此庙虽小,却是中国西南地区土主庙的鼻祖——南诏土主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对主峰海拔2509米的巍宝山来说,在群峰耸峙的云南确实算不上什么高山,但它却是云南的名山,它的“名”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个至今仍闪耀着神秘色彩的词——“南诏”有关,而南诏土主庙就是关于这段历史的有力的实物佐证。

“草草横塘一镜开,碧开青晓见楼台”。几株黄叶在细雨中招摇,将诗意散落在风里,风吹动山寺檐角的风铃,季节的诗便被敲得叮叮当当,零零碎碎……离开南诏土主庙不久,濛濛烟雨中,巍宝山前山的中心殿宇——龙潭殿就到了。殿内有一池潭,池水清澈如镜,丝丝细雨飘落池中,溅起朵朵水花。池中六角形的“文龙亭”两旁有拱桥相连,水池的四周镶有雕花大理石栏杆,在亭子右侧桥墩的石灰墙上,有幅宽约100厘米、长约120厘米的歌舞壁画,画中共有30余人,其服饰均为彝族二百多年前的装束,舞者有官有民,男女相杂,形态各异,动作形象,线条清晰,这就是著名的《松下踏歌图》。站在池边,凝视着这一幅完整的彝族打歌图,伴着丝丝细雨,心潮起伏,祖先们几百年前载歌载舞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

走灵官殿,过青霞宫……远远的就听到了玉皇阁里传出的悠悠琴声。滴露玉兰花欲放,凌空苍柏舞龙腰,爬过42个陡峭的石阶,正院中央有一棵历经150年风霜的玉兰花,古朴苍劲,每一个树枝都弯曲盘旋在枝干上,含苞待放的花蕾像一个个毛茸茸的小球,站在树下,树梢上的串串雨珠滚落下来,滴落颈脖,让人不得不感叹“山中一夜雨,树梢万重泉”。玉皇阁是巍宝山所有殿宇中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殿宇,殿内有著名的道家“水火匡廓图”,具有很高的宗教研究价值。走入大殿,元荣道长亲笔所作的《牡丹》在阵阵古琴声中徐徐盛开,没有尘世的烟火味道。焚一炷沉香,淡然飘逸,泡一杯祁红,暖意顿生,室内茶气萦绕,一切的功利与尘想于此时都静如止水。

“山中一日,人间百年”。在若有若无的雨声里,不知不觉已近黄昏,饭桌上三杯两盏白酒下肚,我已醉在映月亭前点点滴滴的涟漪里。其实醉了也好,正所谓“幽吟喟叹,弹指间,千帆过尽;一刹那,转身百年”,醉了,就让所有曾经浮躁的日子,都如同泡沫一般在记忆里渐渐消退,只留下真实的自己,枕着巍宝灵山的万倾松涛,一梦到天明。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