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7年7月31
星期一 第922期

大理时讯文化旅游 张亚:源于《山花碑》的力量和责任 浪淘沙·贺建军九十周年 灵山听雨 满江红·忆解放大西南

第4版:文化旅游 PDF原版PDF下载

张亚:源于《山花碑》的力量和责任

□ 作者 又 凡 2017 年 07 月 31 日 星期一 阅读:60

六百多年前,当明代大理白族著名学者,“桂楼先生”杨黼创作《词记山花·咏苍洱境》(俗称《山花碑》)时,一定不会想到,这首词后来会被刻成碑,镶嵌于大理喜洲庆洞庄圣源寺观音殿壁柱间,流芳百世。

他更无法料到,六百多年后,一场叫“破四旧”的运动,将殃及这块碑,面临即将被销毁的命运。

幸好有一位教古文的先生——今天白文方块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亚的爷爷,当时在庆洞村上门,给村人想了一个办法:用石灰泯碑,再涂上锅烟和黑泥。这样,碑文得以留存。

1958年的一天,张亚在大理二中读书,弥留之际的爷爷让人把他叫回家中,告诉他,在圣源寺观音殿壁柱间、锅烟黑泥和石灰掩盖下,有一块《山花碑》,要他找文物部门,把碑取出来。

张亚这才明白,过去爷爷一直教他的那块碑文,原来在圣源寺。

其实,张亚早就在工分底簿上默下《山花碑》,媳妇用白棉纸包好,放在罐子里,掘地三尺,埋在床底,因此除了圣源寺的碑文,《山花碑》还有一份手稿被留存,更重要的是,张亚经爷爷教授,全部会读,又经由他,以及他的白文学校,教授给很多人。

张亚1944年出生于大理州大理市湾桥镇向阳溪村,白族,自幼向爷爷等一些长辈学习,对山花词、大本曲等白族民间艺术耳熟能详,尤其是在爷爷那里学习到很多关于古白文的知识。

1977年,张亚在当了30年民办老师后退休,从此开始了白文教学工作,并于1994年在相关部门支持下正式成立大理州白文学校,任校长。

2017年7月7日,笔者来到张亚的白族学校,湾桥镇向阳溪村北片文昌宫,一院小楼里面,大门是典型的白族门楼式样,青瓦白墙,飞檐翘角,正中“崇文院”三个字。

进门,一派热闹景象,原来,这文昌宫还是村里的老年活动室。东面楼上6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正是白文学校的教室,“永久性借给我们使用”,张亚为校址的简陋深感无奈的同时,又为村里的慷慨略觉欣慰。

张亚校长已经73岁了,满面风霜,一头白发,看得出来手脚也开始不听使唤,唯有双目炯炯有神,说起白文以及教学,思路清晰,字字铿锵,一股笃定之气,让人感怀不已。

据张亚介绍,白文有两种,一种是用国际音标来标记白族话语音,音和义之间并无关系;另一种是古白文,即白文方块字,是似汉字非汉字的记音符号,采用汉字的音读、训读、自造新字以及汉语借词等多种方式来表达白语,多为民间艺人所采用,音和义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比如,白语“厚”音差不多为“更厚”的读音,白文方块字写为:“更厚”,表“厚”意;再如,白语“眼泪”音差不多为“米西”,白文方块字写为“米西”,表“眼泪”意。

长期以来,《山花碑》被喻为“白文第一碑”,是古白语最典型、最完整的一块石碑,当年杨黼先生就是用方块白文写下了10首20阙80行山花词,赞喻苍洱风光,抒发怀才不遇、人生无常的感慨。“山花体”也成为白族民歌最为普遍的诗体,每首有8行,分上半阙和下半阙,第一句三字、五字或七字,第二、三句为七字,第四句为五字,所以又叫七七七五或三七七五体诗。

“《山花碑》只是古白文碑中的一块,还有五块,记录了大理古白文。”张亚说:“根据现有的古白文资料,白文共有3000至4000字。”

自1994年8月18日大理州白文学校成立以来,张亚带着村民“依农事而定,农忙少学、大忙不学”,通过夜校班的方式,6人一张套桌,对本地区农民进行教学;近年来,针对大中学生假期才有时间的实际,一年两期,分别在寒假和暑假的时候举办“白语强化应急培训班”,培训时间2周左右,培训费每人200元(包括书费),也建起了白语文化接待站——兴兴商店,学员吃、住都可以在商店里面。这样前前后后,共计培训380人次,其中还有外国学生。

让张亚深感遗憾的是,由于白文在现实生活中不具备实用性,白文教学更是不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儿孙和更多年轻人一样,对白文以及教学不感兴趣,只有他苦苦支撑。好在村里的支书杨知青充当自己的助手多年,已经完全学会白语,可以和他一起任教。

“关于白语教学,我有两个愿望。”聊及白语教学的未来,张亚说:“我也不止一次和采访我的媒体说过,一是希望咱们白族自治州出台相关汉、白双语教学实施的文件,为白语学校配备相对固定的师资;二是恢复白文学校幼儿班的双语教学,从娃娃抓起。”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