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认真落实全面加强洱海保护治理新要求新部署,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不断强化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农业生产对洱海造成的污染程度。
近年来,我市按照“源头控制、调整结构、过程阻断、末端消纳”的治理思路发展生态农业,控氮减磷,逐年减少洱海流域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控制农业污染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2016年,全市共种植绿色水稻3万亩、特色花卉2.67万亩,截止目前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88家,兑现强农惠农补贴资金3200万元,鼓励流转土地3800亩。同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点到面着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力度。
大理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奚永新介绍,在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的过程中,我市调整高耗肥的作物调整为低需肥的作物,把当年生长周期比较短、在每一年都要施几次肥料的作物调整为多年生作物,有效减少施肥量。近几年来,我市在大理坝区发展花卉、水果等规模化生产基地,对削减化肥用量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致力于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全市共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2万亩,绿色水稻3.2万亩,通过推广无公害种植、绿色种植技术措施,不断控制减少化肥农药用量。
在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我市划定禁种禁养区,流转相关区域耕地,在河道两侧因地制宜实施增绿、增塘,建设有效过滤沟渠农田尾水的串珠式库塘系统,在洱海海西1966米界桩外延100米范围内建设农田尾水收集库塘和湖滨湿地。抢救行动以来,全市兴起生态库塘建设高潮,在洱海流域布置了500个农业面源污染检测监测点,喜洲镇、上关镇种养一体示范区及大理镇、银桥镇3.2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
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研究员王欣泽多年从事高原湖泊污染控制研究。他介绍,洱海周边有众多村落和农田,农田径流、村落生活污水、牲畜粪便是构成洱海的主要污染源,其中牲畜粪便约占4成,农田径流约占4成,农村污水约占2成。通过实施面源污染控制、入湖河流综合治理、湖滨与缓冲带建设以及湖湾综合整治,划定禁养限养区,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实施产业转型转产,入湖水质有了明显改善,向好的方向发展。王欣泽说:“湖泊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的环境压力来自旅游、客栈等行业,要综合施策、对症下药才能把洱海保护好治理好。”
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实施大理市综合管网(兴盛桥至天生桥段)工程、大理市洱海环湖截污(一期)工程等洱海保护治理重点工程项目,全面推进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七大行动”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记者 罗绍亮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