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6年12月22
星期四 第775期

大理时讯花甸坝 示强与示弱 天地有文章 艺术滋养对孩子很重要

第4版:花甸坝 PDF原版PDF下载

天地有文章

□ 作者 黎武静 2016 年 12 月 22 日 星期四 阅读:15

还记得生命里读到第一首唐诗时的情景。在去往外婆家的路上,在拐弯的巷口,雪白的瓷砖墙上拼接着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旁边题着龙飞凤舞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读来很亲切,突然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是这样写的呀!”因为这也是之前父亲教我背会的第一首唐诗。在某一个安静怡人的黄昏,父女二人在楼后无人的宽阔道路上,一起看日落,他教我背《登鹳雀楼》。我说,不明白这为什么叫“诗”呢?他说,你长大了就明白了。果然,事情就像他说的一样。有一天我忽然念起这诗的好,倏忽已是十数年后。

真正等上了小学,父亲很不满我握笔的姿势。某天,他开玩笑地拿块抹布给我说,练习擦桌子吧,每天你也抹个“一”字,蚕头燕尾,早晚会把“一”字练得登峰造极的。嘿,我才不上当呢。当务之急,不是要把毛笔字练得炉火纯青,是赶紧先练练钢笔字吧。于是,第二天,父亲领我进书店买了钢笔字帖,说:选自己喜欢的笔体练一种就可以,每天练一个字也可以,写几遍都没关系。

我很喜欢这本钢笔字帖,连暑假期间都爱不释手。每天乐颠颠地随手写几行,就算超额完成任务了,因父亲的任务只有一个字嘛。我最喜欢的是字帖最后一页上的那首《长歌行》,即便有几个字当时并不认识,但并不妨碍我全心全意地喜欢它:“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乐府诗。

这些美好的诗句散落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早晨,我打开一碗速食米线,它的商标是一枚落叶状的古意书签,正面有伊人婉转吹箫,背后则有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好奇心顿起,跑去撕开另一碗,商标背面则有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还曾遇到过两只心爱的茶杯,只为杯上令人心动的词句。一只杯上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朗朗上口,唇齿留香。若遇知音,异口同声地念出下一句“能不忆江南”,也是人生快事。另一只茶杯上,镌着“寒夜客来茶当酒,才有梅花便不同。”集句也集得这么漂亮。

看,阅读便似这般随处可得愉快。天地大文章,读书滋味长。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